◇ 田友斌 李 昌
當前,農村信用社在推廣小額農貸中,雖然堅持了規范操作,堅持了以農村信用工程為基礎,但是小額農貸的運行仍暴露了一些問題。
一、小額貸款逾期率偏高。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形成小額貸款逾期高的主要原因,一是農業產業生產周期長、見效慢,貸款形成逾期的可能性大。二是農民無固定收入來源,還款預期難以把握。三是受支農再貸款期限、存款結構、資產流動性等因素的影響,小額農貸期限有人為縮短的現象。四是仍有部分戶不講信用。對此,我們認為要根據農業生產周期及農戶還款的綜合因素確定貸款期限,要突破小額農貸是短期貸款的思想束縛,適當放開農貸期限,對因自然災害形成的不能歸還的小額農貸,及時進行延期。
二、小額農貸風險仍然存在。其原因一是農業是弱勢產業,是高風險產業,受自然災害影響大。二是小額農貸是信用貸款,風險系數為100%,本身就存在著較大的潛在風險。三是縣域經濟中缺乏可靠的產業項目,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四是受市場的沖擊,農產品價格漲跌起伏較大。對此,我們認為小額農貸的投放也應量力而行,不宜盲目大規模上馬,應堅持“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原則,以防止風險向單一項目集中。對確因自然災害而形成的小額農貸風險或損失,在責任追究、比例管理等方面,應實事求是、區別對待。
(三)小額農貸管理力量跟不上。農村面積大、地域遼闊、農戶居住分散,貸款分散到千家萬戶,使原有的信貸人員工作量急劇增長,致使農貸管理跟不上。對此,除應迅速加強對信貸人員的培訓外,還要按實際管貸能力調整和充實信貸人員。
(四)小額農貸比較效益低。目前,我縣小額農貸綜合收息率僅在5%左右,與資金綜合成本持平,低于其他貸款2個百分點。小額農貸使信用社在實質上扮演著農業政策銀行的角色。農村信用社要講求效益,小額農貸要適當提高利率,以保本微利為原則,使小額農貸有理論和現實意義,使其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