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6月13日上午,在麻家渡鎮店子村曾榮華創辦的榮華電子家庭工廠里,20多名女工人正在有條不紊的穿線掛線,忙著加工生產網絡濾波器。曾榮華介紹,在這里做活的人大多數是本鎮及周邊的留守婦女和貧困戶家庭的人員,她們上班時時間在車間工作,下班后回家照料家庭,實現了就近增收致富。
創辦家庭工廠的曾榮華,現年43歲。10年前,她只身一人來到廣東東莞市一家電子企業務工,在廠里她吃苦耐勞,勤學好問,遇事愛動腦子,很快成了業務能手,得到了公司領導的賞識,先后擔任小組長和技術人員。2012年,由于家中孩子要上學,需要她回家照料,就向所在公司提出辭職要求,公司領導看到她做事認真,為人正直,又有一手好的技術,就提出讓她回家鄉為工廠進行帶料加工,并簽訂帶料加工合同。2012年底,她帶著一批電子半成品和技術回到家鄉。
在麻家渡鎮,曾榮華看到身邊的留守女性為了照顧家庭和孩子,放棄了外出務工的機會,有的貧困家庭女性因缺少技術,只能在家種地或者照顧孩子,導致增收無門。她決定創辦家庭電子加工廠,吸收本鎮和周邊青年婦女前來務工,幫助姐妹們在家門口追夢。2012年12月,她把家中幾間房子騰出來,建立了榮華電子家庭加工廠,用來生產網絡濾波器。當年就招收10多名本鎮青年女性來家庭工廠務工。在生產過程中,她手把手教她們掌握生產技術,又通過“老技工”帶徒弟的辦法, 很快讓技術工人達到20多名。對產品質量,她嚴格把關,按照質量標準,認真檢查,幾年來,生產的產品都達到電子企業的要求,每年生產量超過100萬件,并與廣東、深圳的外貿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許多廠家希望曾榮華擴大加工能力。
有了穩固的市場,這幾年,曾榮華逐漸擴大加工能力,家庭工廠固定人員達到25人,還在寶豐鎮、溢水鎮創辦加工點。為了讓居住偏遠且不能離開家庭的貧困戶婦女,也能在家從事電子加工。她對有意愿從事居家加工的人,上門開展技術培訓,熟練后讓他們居家代為加工,目前已經與該鎮雙堰村、總兵安村及周邊鄉鎮的26名貧困戶家庭開展了居家加工業務。這些居家婦女每人每月可加工網絡濾波器6000至8000個,月實現收入1500元以上。太山廟村貧困戶馬紅霞說,現在每月利用空閑時間,在家就能實現收入1800多元, 能在家門口掙錢養家,增強了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希望。
如今,在曾榮華的家庭工廠里,清一色的都是女同胞,每天大家送完上學的孩子就聚在這里,開始一天的工作,中午就在曾榮華家里吃點工作餐和短暫的休息,又開始工作,等到下午孩子放學時機,大家便結束一天的勞動與孩子和家人團聚。現在,每人每月都能領到工資,日子過得舒心起來。
隨著訂單量的不斷增加,曾榮華把分工廠辦到了寶豐鎮,600平米的規模工廠正在建設之中,建成后可容納工人80多人。作為土生土長的麻家渡人,曾榮華更想為自己的家鄉多貢獻多出力,“家里空間有限,只能容納幾十人同時生產,當地黨委政府積極支持我們創業,接下來我要把麻家渡鎮的規模做大,建立加工廠,帶動更多留守婦女和貧困戶就業增收。”曾榮華如是說。(苗東升 操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