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id="qpwhw"><span id="qpwhw"><delect id="qpwhw"></delect></span></b>
  • <output id="qpwhw"><optgroup id="qpwhw"></optgroup></output>
  • <acronym id="qpwhw"><bdo id="qpwhw"></bdo></acronym>

  • <thead id="qpwhw"><li id="qpwhw"></li></thead>

  • <rp id="qpwhw"></rp>
  • 首頁 > 省市新聞
    跟著總書記看中國丨走好今天的長征路
    發布時間: 2024-03-05 11:57 來源:湖北日報 編輯:盧波
    字體大小:
    打印
    返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情講述長征故事,強調“今天中國的進步和發展,就是從長征中走出來的”“我們世世代代都要牢記偉大長征精神、學習偉大長征精神、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文化工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動實踐。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范圍是以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中央紅軍)長征線路為主,兼顧紅二(紅二、紅六軍團)、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長征途經的線路,涉及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等15個省區市。當前,沿線各省區市不斷抓規劃、抓立法、抓項目,各項工作穩步、有序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正在成為弘揚長征精神和展現長征歷史的重要空間載體。

    2024年是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國兩會期間,湖北日報聯合貴州日報、福建日報、江西日報、河南日報、湖南日報、廣西日報、重慶日報、四川日報、陜西日報、甘肅日報、青海日報、寧夏日報,組織記者實地走訪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聚焦建設情況,深入挖掘、宣傳各地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載體展示長征文化、弘揚長征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的生動實踐。

    湖北

    弘揚長征精神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

    高質量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宏斌 通訊員 吳滕鈺 付書杰


    3月初,春寒料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卻是一派火熱景象。

    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走進園區,開展“重走長征路 共筑中國夢”主題研學活動。

    該園區自去年11月1日開園以來,已累計接待前來參觀的干部群眾4.6萬余人次。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集結廣場。

    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此,湖北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強調“高質量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

    2019年12月,湖北段建設工作正式啟動。目前,英山園區已建成開園,其他項目正加快推進。

    今年是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全省上下正大力弘揚長征精神,努力把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好、利用好,用長征精神激勵干部群眾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

    規劃好——

    湖北按“一核三區五園”布局推進

    湖北是中國工農紅軍的重要誕生地,為長征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紅軍長征的四支隊伍中,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都誕生于湖北。

    為建設好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我省加強統籌領導,按照湖北段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部署,省委宣傳部認真履行牽頭職能,推動形成建設“一盤棋”工作格局。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牛背脊戰斗紀念碑。

    我省精心抓好湖北段規劃編制,納入“十四五”規劃。湖北段主體建設范圍包括黃岡市英山縣、隨州市隨縣、十堰市鄖西縣和恩施州宣恩縣、咸豐縣、來鳳縣。

    自湖北段建設工作啟動以來,我省圍繞“一核(鄂豫陜核心保護展示區)三區(黃岡文旅融合區、十堰文旅融合區、恩施文旅融合區)五園(英山陶家河長征展示園,隨縣太白頂會議展示園,鄖西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展示園,宣恩兩河口蘇維埃政府舊址展示園,咸豐紅二、六軍團忠堡戰斗展示園)”規劃布局,重點建設管控保護區、主題展示區、文旅融合區、傳統利用區四類主體功能分區,逐步形成了層次清晰、重點突出的湖北段建設保護格局。各相關地方和部門各負其責、協同推進,湖北段建設工作進展順利。

    建設好——

    用長征精神打造長征國家文化公園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涉及面廣、工作要求高、時間緊迫、任務繁重。湖北省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各相關地方和部門,對重點工作進行細化分解,列出時間表和施工圖,一個個項目抓,一個個節點推,高質量推進湖北段建設。

    在英山,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項目線長、點多、單體建筑工程復雜。

    英雄土地上的英山人民勠力同心,攻城拔寨,跨越一個個“雪山”“草地”,征服一個個“婁山關”“臘子口”。英山園區從“建”到“成”,僅用了一年半時間。

    黃岡市除大力推動英山園區建設外,還大力推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拓展區(紅安段)建設。

    恩施州以長征國家公園為軸線串聯起全州重要的紅色旅游景點,指導有關縣市謀劃了一批標志性文化工程。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

    利用好——

    傳承紅色基因 凝聚奮進力量

    “賡續紅色血脈,傳承長征精神。”去年11月1日,湖北省首個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園區在英山縣陶家河鄉建成開園。紅二十五軍將士親屬代表、軍史黨史專家學者、來自長征沿線各市縣的干部群眾數千人,共同學習、體驗紅軍歷史,教育、激勵自己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長征精神是無比寶貴的精神財富。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讓紅色歷史成為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身邊的歷史”。

    幾年來,湖北省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大力推動全省各地保護好、運用好長征紅色資源,向廣大干部群眾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

    鄖西縣在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建設中,狠抓紅色文化研究和紅色文物收集征集,面向全國收集、征集、復制紅二十五軍長征和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紅色文物及史實資料,讓紅色故事永續流傳。

    隨州市隨縣在太白頂風景名勝區建成的紅軍廣場、紅軍教室、紅軍宿舍、紅軍食堂、軍事拓展體驗基地、紅二十五軍革命歷史展覽館等設施,成為鄂豫地區干部群眾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

    紅色歷史激勵前行路,長征精神永放光芒。

    福建

    守好長征路 邁步新征程

    福建日報記者 戴敏 馬丹鳳

    福建是革命老區,長汀、寧化是中央紅軍長征的重要出發地,也是中央紅軍長征前東線的最后主戰場。

    2021年8月,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正式印發《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福建的長汀縣、寧化縣名列其中。

    紅軍長征第一村——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

    福建成立了由省領導擔任組長的福建省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工作領導小組,省市聯合、部門協同、合力推進;編制出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段)建設保護規劃》。《規劃》以“長征出發 撤離蘇區”為主題定位開展建設,形成了中央紅軍長征路線為主軸,長征出發地長汀、寧化為主體建設區,長征事件關聯區域為延伸拓展區的“一軸兩區”格局。

    截至目前,70個省規重點項目開工69個,其中15個項目已建設完成,54個在建,1個已開展前期工作,以長征線路串聯起核心展示園、特色展示點、集中展示帶,“三園六帶多點”的空間布局已得到呈現;并創新推介方式,策劃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為主的特色旅游線路,不斷打響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文旅品牌。

    江西

    用好黨史“活材料”擦亮紅色名片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 鐘秋蘭

    作為長征之源,江西全力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全省19個縣(區)納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重點建設區,38個縣(區、市)納入拓展建設區;推出了一批紅色旅游線路產品、紅色旅游數字化項目、紅色文藝精品等新業態、新產品、新場景。

    于都縣長征渡口。

    贛州全域打造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取得重要進展。截至2023年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贛州段已完工項目20個,基本完工項目2個,完工率95.6%。

    一批重點展示園和以長征步道為串聯的展示帶等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展示體系已基本建成。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改擴建項目已由中宣部組織專家團隊進行調研,報批工作取得階段性突破。在17個省級項目中,信豐縣贛南游擊詞主題園、寧都縣中央蘇區反“圍剿”戰爭紀念館、石城阻擊戰重點展示園、崇義縣上堡整訓紀念園、于都長征學院、瑞金干部學院、贛縣區中央蘇區貿易局遺址遺跡、會昌紅九軍團長征出發舊址群、“長征路·興國魂”文化園、長征歷史步道貫通工程等項目已完工,具備開放條件。

    河南

    凸顯“北山先鋒” 續寫絢麗篇章

    河南日報記者 刁良梓

    河南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區段之一。1934年,紅二十五軍從羅山縣何家沖出發,離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率先到達陜北,勝利完成黨中央賦予的擔當“先遣隊”歷史使命,對紅一、紅四方面軍到達陜北建立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中,紅二十五軍鏖戰獨樹鎮(方城縣)與四渡赤水、血戰湘江、飛奪瀘定橋等并稱為紅軍長征史中的八大著名戰斗。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深入大別山老區,瞻仰革命舊址、緬懷革命先烈,看望紅軍后代、烈士家屬代表,強調“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羅山縣何家沖是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河南扎實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建設,規劃范圍主要涉及信陽、南陽、三門峽等6個省轄市的16個縣(市、區),以弘揚長征精神、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為核心,以紅二十五軍在河南的長征遺址遺跡為主干,突出紅二十五軍“北山先鋒”的鮮明特色,設計“一線”“三片”“五點”總布局,奮力打造全國知名的紅色文化傳承區、踐行生態文明的綠色發展示范區,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湖南

    讓“半條被子”故事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晗

    湖南是紅軍長征經過的重要省份之一。三路紅軍長征經過湖南境內,浴血奮戰書寫壯麗篇章,通道轉兵實現偉大轉折的開端,涌現“半條被子”“斷腸明志”等感人故事。

    “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

    當地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充分利用“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舊址等,傳承紅色基因,壯大集體經濟,生動演繹著“半條被子”故事的新時代內涵。2023年,沙洲紅色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超148萬人次。

    2022年2月,湖南省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建設保護規劃》。《規劃》將中央紅軍長征,紅二、紅六軍團長征,紅六軍團先遣西征經過的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張家界市桑植縣等9個市(州)、48個縣(市、區),以及與紅軍長征關系密切的新寧縣等4個縣(市)納入建設范圍,共計52個縣(市、區)。

    《規劃》確定“兩線七園六帶多點”規劃布局。目前,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多個項目正在推進中。

    廣西

    用活紅色資源 續寫時代榮光

    廣西日報記者 李家健 通訊員 黃劍蓉

    3月2日,位于廣西桂林全州縣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迎來熙熙攘攘的游客。游客們通過觀實物、聽講解,觀看“血戰湘江突重圍”3D電影歷史紀錄片等形式,系統了解這段歷史。“周末帶孩子來參觀紀念館,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銘記歷史,勇敢面對困難。”來自廣東的游客張如芳說。

    位于桂林全州縣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

    “全州縣依托紀念園、三大渡口等紀念設施,為全國各地干部群眾提供黨性教育、紅色研學、現場教學平臺,讓紅色資源變成黨史學習教育的‘活教材’。”該紀念館館長周運良告訴記者,自2019年開園以來,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累計接待游客860萬余人次,2023年還成功打造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在紅軍長征湘江戰役中,大坪渡口是中央紅軍最先突破湘江的渡口。如今,大坪渡口和鳳凰嘴渡口、屏山渡口作為三大渡口遺址保護展示工程,納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位于全州縣的項目。目前,該縣承建的相關項目基本完工。此外,全州縣創新思路,多元化、多角度提升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將紅色文化融入旅游、產業、教育等領域。

    重慶

    打造紅色旅游高地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韓毅

    1932年至1935年,紅軍三大主力先后進入重慶境內的東南部、城口、綦江等地,順利完成各自承擔的重要戰略任務,留下光輝的戰斗足跡。

    綦江紅一軍團司令部舊址。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以來,重慶制定出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實施方案》《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保護規劃》,提出以中央紅軍長征線路為主,兼顧紅二、紅四方面軍長征線路,著力打造綦江主體建設區、酉陽主體建設區、城口市級拓展延伸區及黔江、石柱、秀山、彭水4個拓展區為主體的“3+4”公園建設體系。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按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傳統利用4類主體功能區進行規劃布局,實施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5大工程。

    目前,綦江完成石壕紅軍烈士墓及紀念碑、紅一軍團司令部舊址、紅軍橋等長征文物保護展示,長征主題研學中心、紅軍街、王良同志紀念館建成開放;酉陽完成南腰界紅三軍司令部舊址及南腰界紅三軍舊址文物保護,完成國家文物局重點項目南腰界紅三軍革命舊址片區整體展示方案設計;城口完成紅三十三軍舊址文物保護展示、川陜蘇區城口紀念館提升,并在4個拓展區完成保護提升。

    四川

    文化紅帶動產業紅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高啟龍 瀘州觀察 龍欣雨 魏杰

    自2019年啟動以來,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四川段建設已近5年時間。

    位于寶興縣的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雕塑。

    “中央紅軍長征入川第一縣,這是古藺紅色文化的重要IP,也是我們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核心。”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四川段(古藺部分)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羅云介紹,為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古藺堅持普查全覆蓋,持續開展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遺址遺跡發掘,加強對革命文物的征集收集,調查、認定、登記革命文物500余件、遺址遺跡300余處,建立起紅色資源名錄庫、檔案庫、資料庫和文物地圖“三庫一圖”。

    堅持修復全要素,原材料、原工藝、原風貌、原居民“四不變”。古藺縣完成了太平機要館等文物本體修繕38處,提升打造白沙會議舊址等核心展示點42個,讓長征文物“活”起來,把長征故事“講”出來。

    在紅色精品打造上,瀘州市級層面及古藺縣等地近年來還創作川劇《赤水河上的密電碼》《赤水河畔》和話劇《四渡赤水情》等一批精品劇目。

    讓紅色旅游“火”起來。瀘州推動紅色資源與文化旅游融合,規劃百個紅軍長征村,建成納黔、宜敘等高速公路,新改建旅游公路15條,讓紅色旅游資源串珠成鏈、聯動成片。

    貴州

    深耕紅色文化 講好長征故事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趙相康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遵義會議會址和遵義會議陳列館,指出要運用好遵義會議歷史經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

    2019年,貴州被賦予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重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掛帥,將建設好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貴州段作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民生工程、黨建工程推進,組建了涵蓋40多個部門的6個工作專班,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遵義會議會址。

    建設區規劃突出“偉大轉折之地”特色,明確以遵義為核心,中央紅軍長征線路為主線,紅二、紅六軍團長征途經的銅仁、畢節為兩翼,以及涵蓋其他代表性節點的“一核一線兩翼多點”規劃體系,建設范圍涉及9個市(州)66個縣(市、區),規劃建設14個展示園、10條展示帶、系列展示點,重點推進“1+3+8”標志性項目建設。

    在保護傳承層面,貴州大力推進文物保護、價值挖掘,不斷夯實保護傳承基礎;在重點項目建設上,“1+3+8”標志性項目體系四梁八柱基本成型,特別是遵義《偉大轉折》演藝綜合體項目與貴陽長征數字科技藝術館“紅飄帶”的閃耀登場,共同形成貴州長征文化“雙子星”新地標,受到年輕人矚目。

    自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以來,貴州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全力推進文旅融合,讓紅色文化資源串珠成鏈煥發時代光彩。僅2023年,遵義會議紀念館接待觀眾達到450多萬人次。

    陜西

    銘記崢嶸歲月 激發不竭動力

    陜西日報記者 王姿頤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行程二萬五千余里,勝利到達陜北蘇區的北大門——吳起鎮。在這里,毛澤東親自部署并指揮了著名的吳起鎮“切尾巴”戰役,并取得了偉大勝利,宣告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吳起成為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

    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碑。 

    吳起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總占地面積4.5平方公里,復原和濃縮了長征重要歷史關頭的地點和人物,是中央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縮影。紀念園通過多種方式宣傳、展示、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是黨性教育、廉政教育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以保護長征戰場遺址、回顧長征歷史、弘揚長征精神為主要內容,是一個集教育、旅游、休閑功能于一體的紅色教育主題公園。主要包括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碑、五大廣場、仿遵義會議舊址、彭大將軍橫刀立馬景觀處、吳起鎮“切尾巴”戰役前沿指揮所等。

    甘肅

    紅色光芒照亮奮進征程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蘇家英 何佳睿

    在長征的故事里,甘肅是重要的一頁。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紅色資源富集的甘肅不可或缺。2021年12月,《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建設保護規劃》印發,對全省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作出整體部署,明確了建設目標和建設方案。

    會寧紅軍會師紀念塔。

    立足全省長征文物和文化資源,甘肅構建“一線、兩區、多節點”的總體空間布局,打造4類主體功能區,實施6大重點工程,逐步將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建設成為隴原大地上弘揚紅色文化、革命文化的保護帶、展示帶、富民帶,成為新時代構建國家形象、彰顯文化自信、展示中華文明的靚麗名片。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建設啟動以來,甘肅共謀劃實施包括本體保護、展示利用、研究發掘、基礎設施等在內的60余個項目,投資金額近5億元。如今,甘肅已形成以核心展示園、集中展示帶、特色展示點為支撐,分層次多元化的國家文化公園主題展示體系,開展了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等工作。

    為不斷推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建設向縱深發展,近幾年甘肅還廣開門路,巧思善用“部校共建”模式,在西北師范大學設立甘肅長城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發展研究中心,舉辦、開展了一系列學術論壇、文化活動、研究項目,成效顯著。

    青海

    長征精神閃耀雪域高原

    青海日報記者 郭靚

    班瑪,藏語意為“蓮花”,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東南部,是紅軍長征唯一途經青海的地方。

    1936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第四方面軍組成的左縱隊3萬余名紅軍戰士,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進入班瑪縣,在這里行軍、休整、宣傳全國抗日統一戰線,活動20余天,為當地留下獨有的紅色印跡和豐富的紅色資源,是青海歷史長卷中彌足珍貴的一頁。

    班瑪縣紅軍溝是紅軍長征唯一途經青海的地方。

    近年來,青海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實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青海段)建設,在保護傳承紅色文化、用好黨史“活教材”、發展紅色文旅產業等方面多方發力。依托班瑪縣紅軍溝這一寶貴的革命精神財富,堅持保護固態、傳承活態、豐富業態,探索出紅色文化與生態保護、教育培訓、鄉村旅游、產業振興融合發展之路,精心打造“紅色班瑪”品牌。

    圍繞紅軍長征途經班瑪的歷史,青海拓展紅色文化教育新路徑,打造集理論講堂、視頻觀看、舞劇演出、實地體驗、拓展訓練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創新推出“十個一”特色培訓課程體系,依托“高原先鋒師資庫”儲備建立紅色文化講師團,不斷提升紅色教育品質,講好長征故事,弘揚長征精神,讓紅色基因在雪域高原綿延相傳、永放光芒。

    寧夏

    塑造全方位紅色文旅體驗

    寧夏日報記者 剡文鑫 見習記者 李昊斌

    2月28日,六盤山區一片銀裝素裹,記者登上寧夏西吉縣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步道。

    西吉縣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

    該紀念園坐落西吉縣葫蘆河畔,由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將臺堡會師紀念碑、會師廣場、將軍翰墨碑林、三軍會師紀念館和革命舊址公園五部分組成,先后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

    2021年8月,寧夏西吉縣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建設項目入選國家“十四五”時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程項目儲備庫,同時被確定為“國家文化公園”寧夏5個重點項目之一。2023年,西吉縣將該項目列為重點建設項目之一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的60%以上,計劃今年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通過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進一步推動紅色文化和旅游、影視、文創等產業深度融合,進一步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推動紅色旅游發展。”西吉縣文化旅游廣電局項目辦主任馬會田說。

    (圖片均由各聯動媒體提供)


    相關新聞 相關新聞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 今日竹山便民服務
    今日竹山云超市 今日竹山云超市
    一周熱門
    媒體矩陣
    • 竹山人大網手機版
      竹山人大網手機版
    • 竹山便民服務
      竹山便民服務
    • 竹山特產云超市
      竹山特產云超市
    • 今日竹山報
      今日竹山報
    • 今日竹山網站手機版
      今日竹山網站手機版
    • 云上竹山客戶端
      云上竹山客戶端
    •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竹山新聞微信公眾號
    •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竹山融媒+微信公眾號
    •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
      今日竹山微信公眾號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第二页_国产无码不卡视频_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交换_每日更新观看AV资源网

  • <b id="qpwhw"><span id="qpwhw"><delect id="qpwhw"></delect></span></b>
  • <output id="qpwhw"><optgroup id="qpwhw"></optgroup></output>
  • <acronym id="qpwhw"><bdo id="qpwhw"></bdo></acronym>

  • <thead id="qpwhw"><li id="qpwhw"></li></thead>

  • <rp id="qpwhw"></rp>
  • 日韩中文无线码免费观看 | 青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线影院 | 亚洲色成久久一本网 | 中美日韩在线观看网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