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網-十堰頭條訊 文/ 記者 何利 圖/記者 劉成臣
“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這是320萬十堰人民
擲地有聲的莊嚴承諾
為保障庫區水質安全
十堰關停遷建企業達560家
在最嚴格的環保要求下
十堰憑借“江水奔騰不息”
“光照持續充沛”
“風力強勁有力”等
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
大力發展水電、光電、風電等
清潔能源項目
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3座水電站攜手開啟發展新機遇
水力發電,一直是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中最有效的方式。在擁有216公里漢江干流的十堰境內,有3座水電站熠熠生輝。
漢江夾河關水電站,位于陜西省白河縣麻虎鎮與鄖西縣夾河鎮之間,它是漢江上游干流開發規劃的第七級,是陜鄂兩省“十三五”重點建設項目,也是漢江高等級航道規劃、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漢江進入湖北省之后的第一座水電站——夾河關水電站。
經過多年建設,夾河關水電站首臺發電機組于2020年4月30日正式投產發電,這標志著該水電站提前8個月達成目標,并邁入商業運行階段。當年6月30日,水電站2號機組正式并網發電;8月30日,3號機組投產發電;11月19日,最后一臺機組順利并網發電。至此,這座裝機總容量180兆瓦、年平均發電量5.57億千瓦時的水電站開始全面商業運營。
“僅在我們夾河鎮境內,以夾河集鎮為中心,方圓10公里范圍內就有3座水電站。除了位于漢江干流上的夾河關水電站,位于漢江支流金錢河上的陡嶺子水電站、孫家灘水電站都已經并網發電。”夾河鎮宣傳干事王虎對全鎮水電產業現狀了如指掌。他在漢江邊長大,見證了這3座水電站從無到有的全過程。
沿著滔滔漢江的“腳步”,在距離夾河關水電站下游約35公里處,鄖西澗池鄉孤山村與鄖陽區胡家營鎮凍青溝村之間,漢江孤山航電樞紐的蓄水大壩如長虹臥波般橫貫江面。
這座于2018年1月開工的航電樞紐,設計有4臺燈泡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裝機容量180兆瓦,是一座以發電為主、兼顧航運的綜合利用工程。該項目是湖北省“十三五”“兩圈兩帶一群”規劃中的重大建設項目,也是長江水利委員會、漢江集團的重點建設項目。
漢江孤山航電樞紐自并網運營以來,總發電量已超過10億千瓦時。
2021年1月26日,漢江孤山航電樞紐的4臺發電機組全部投產發電并實現電力并網。該項目的建成,使漢江航道的通航能力從原來的Ⅶ級提升到Ⅳ級,通航噸位從50噸提升到500噸。據統計,漢江孤山航電樞紐自2020年首臺發電機組投產運營以來,總發電量已超過20億千瓦時。
在漢江下游100多公里處,一座雄偉的大壩橫亙兩岸,將一泓清澈的漢江水攬入懷中,這就是曾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全國唯一五利俱全水利工程”的丹江口水利樞紐。
1973年10月1日,隨著第6號機組并網成功,丹江口水利樞紐6臺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正式全部投產發電,為華中地區的千家萬戶送去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
光伏產業成為綠色增長新引擎
十堰境內,除了奔騰的漢江水,漢江兩岸的太陽能資源也極為豐富。經測算,十堰全年晴天日數在155—180天之間,峰值日照時數可達3.87小時/天,年有效利用小時數1115.91小時,發展光伏發電產業條件得天獨厚。
金秋十月,鄖西縣河夾鎮來家河光伏電站內,3000畝光伏板連片成群,依山勢排開,蔚為壯觀。
這座于2018年6月并網發電的光伏電站總投資7.86億元,年平均上網電量1億千瓦時,每年發電收入約1億元,創稅2000余萬元。電站每年可為國家節約標準煤36957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80.14噸、二氧化碳排放96500噸、氮氧化物排放243.9噸,同時能就近解決100余名勞動力就業,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按照年初計劃,今年我們要完成發電1.08億千瓦時的目標。從目前進度看,完成這個‘小目標’已成定局。”來家河光伏電站站長吳有均信心十足。
鄖陽區柳陂鎮,太陽能發電基地源源不斷地輸出綠色動能。
在鄖陽區柳陂鎮金礦村附近,只要登上地勢較高的山坡,就能看到靠近漢江江灘的一排排光伏發電板。無論是清晨初升的朝陽,還是黃昏日落前的余暉,照射在光伏發電板上的每一縷陽光,都能持續轉化為電能。
距離金礦村不遠處的舒家溝移民安置點附近,同樣在漢江邊,也有著成片的光伏發電板。這個2014年開建的光伏生態農業園項目,總投資3.5億元,功能涵蓋光伏發電、農業觀光、園林景觀、文化旅游等多個方面。
與上游的鄖西縣相比,漢江江面在鄖陽區柳陂鎮一帶更為開闊,一排排整齊的藍色光伏發電板與附近的江面、村莊、青山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壯美的鄉村畫卷。僅在鄖陽區,像金礦村這樣納入國家規模范圍內的光伏電站就有14座,并網規模已達1130千瓦。
除了鄖西縣和鄖陽區,丹江口市也著力發展光伏發電產業。2022年12月31日,京能電力在丹江口市蒿坪鎮盧嘴村投建的98兆瓦農(林)光互補光伏電站正式并網。這個投資5.16億元的光伏項目,總占地面積3000畝,平均每年發電量可達1.2億千瓦時。
清潔能源注入轉型發展新動能
在湖北省范圍內,十堰是當之無愧的水電強市,水資源總量高達386.66億立方米。如今,十堰清潔能源發展勢頭迅猛。截至目前,在水能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全市水電總裝機規模達337萬千瓦,已建成各類水電站248處。
鄖西縣夾河鎮境內3座水電站之一的陡嶺子水電站。
作為在十堰發展壯大的知名水利企業,漢江集團一直致力于水電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僅在漢江流域就控股開發9座水電站,漢江干流上的丹江口水利樞紐、漢江孤山航電樞紐就在其中。
十堰坐擁豐富的光照資源,這無疑是一筆珍貴財富。早在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之際,十堰就下定決心利用好這筆清潔能源財富,并于當年啟動光伏產業規劃建設。
如今,光伏發電產業在十堰發展如火如荼。目前,十堰光伏發電裝機總容量已達6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6億千瓦時,可供全市四分之一人口使用一年。同時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0萬噸,大致相當于植樹造林3155萬株、節約標準煤約25.7萬噸。
今年8月,十堰市政府印發《國家碳達峰試點(十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扎實推進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方案》明確要求加快發展清潔能源,抓好現有水電站增容挖潛工作,爭取丹江口、小漩等水電站擴機增容項目納入國家長江流域水電站建設方案并盡快實施。到2025年,全市光伏發電裝機將達到320萬千瓦,風電裝機達到20萬千瓦,生物質能發電裝機達到5萬千瓦。力爭到2030年,全市清潔能源裝機達到880萬千瓦。
從單純的水力發電,到如今的“逐日追風”,水電、光電、風電并舉的清潔能源發展模式,正在南水北調中線核心水源區的十堰市蓬勃發展。
<<<此前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