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村位于寶豐集鎮以北4公里,村域面積4.7平方公里,下轄4個村民小組458戶1344人,黨員38人。龍井村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人文底蘊深厚,特色產業明顯,生態保護良好,現有規模化生態茶園2000余畝,是遠近聞名的千年古莊。在鄉村振興建設的快速推進過程中,面臨著垃圾分類、污水處理、廁所革命等人居環境治理難題以及移風易俗和基層治理等問題。2022年以來,龍井村緊抓“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契機,以自然灣組為單元,堅持黨建引領,從鄉村建設六件事、“十星”文明創評等民生微切口入手,聚焦“優服務、強隊伍、樹典型、建機制”“四項”協同機制落實,引導群眾主動參與灣組織建設,共創幸福美好龍井生活。
優服務,建好基層陣地。龍井村不斷優化以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為中心,多點輻射的服務陣地布局,創新服務理念,搶抓鄉村振興示范村和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建設機遇,爭取多方資金高標準打造總面積達1400平方米的“未來鄉村館”,內設鄰里互助社、農家書屋、紅色影院、幸福食堂、健康驛站、童伴之家、陶藝館、鄉賢活動室等多項便民服務陣地,全方位為群眾提供便捷、溫馨服務,實現有地議事、有人辦事,老有所養、幼有所育。
強隊伍,完善組織體系。選優配強村干部隊伍。 2021年換屆選拔37歲優秀年輕女干部李可擔任村黨組織書記,新進大專以上學歷干部2名,優化班子結構,常態化培養優秀年輕后備干部2名、入黨積極分子5名。 外引內培構建立體化人才隊伍。 先后招引鄉賢能人、高校畢業生、創業成功人士等各類高素質人才70余人。依托產業技術培訓、電商培訓和“5+1”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育各類“田專家”“土秀才”等農村實用人才150余人,為龍井
建好用好群眾自治隊伍。因地制宜健全“六會十組”,即成立村民議事會、經濟發展理事會(含民企共建小組、農家樂廚娘小組、民宿小組、農產品種植加工小組)、安全穩定理事會(含矛盾調解小組、防災抗疫小組、大學生志愿服務小組)、十星創評理事會(含環境衛生小組、文藝文化活動小組、鄰里關照小組)、紅白理事會、疫情防控理事會 ,讓龍井干部“常”治變群眾“長”治。
樹典型,激發群眾活力。龍井村結合“十看十比創十星”,深化“十星促五興”活動開展,突出“十星級黨員”“十星級文明戶”等典型示范作用發揮,通過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和群眾積分制管理,以環境衛生整治等下沉服務群眾,參與村莊治理等事項積累分值,充分發動群眾參與灣組治理。2022年以來,先后選出“十星級文明戶”181戶,
建機制,實現長效治理。建立“三會兩問兩定”機制。組織家庭會、院子會、灣組村民代表會,問需于民了解群眾急難愁盼、問計于民征求解決問題的意見建議,對問題建議進行匯總、梳理,黨小組組織村民議事會進行后續評議。建立“三建三監督”機制。對于集體投資并組織實施,需要農戶投勞力、投資金、投資源的項目,采取混合共建、拼盤共建、獎補共建三種方式,變項目“上定”為群眾“共選”。建立“四管三定兩掛鉤”機制。對村莊實行公益性崗位固定管,對污水垃圾處理、電力設施實行職能部門專業管,對房前屋后、田邊地頭基礎設施實行關聯農戶就近管,考核結果與十星級創評和積分制掛鉤等。“三項機制”的建立健全大幅提升了龍井村灣組治理水平,真正實現了由“長治”到“久制”的突破。
龍井村在灣組治理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堅持群眾主體地位,用“共同締造”的理念,通過建立健全“優服務、強隊伍、樹典型、建機制”“四項”協同機制,達到了夯實灣組治理基層基礎,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的目標,“環境美、生態優、產業強、村民富”和美龍井已然成形。(王聰 田友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