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竹山縣被省林業局確定為全省7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試點建設縣之一。去年以來,該縣緊緊圍繞“生態美、產業優、百姓富”目標,扎實建設“兩山”試點縣,奮力推動竹山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邁上新臺階。
健全推進機制。成立縣委書記和縣長任組長的“兩山”試點縣建設領導小組,印發《竹山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試點縣建設總體方案(2021—2023年)》。成立了國有林投公司,公司作為林業投融資和建設主體,實施竹林示范基地建設、竹筍加工、森林康養等一批項目。
推進全域綠化。高標準完成人工造林2.2萬畝、封山育林3萬畝、退化林修復1.5萬畝、補植補造和撫育管理9萬多畝、裸露山體生態修復3000平方米、義務植樹90萬株。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鎮2個、國家森林鄉村6個。省市對縣域經濟考核涉林指標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分別比上年度增長0.35%、3.77%,位于全市第一和第二。
壯大林業產業。推進全域竹產業發展。新建竹林基地2.1萬畝,成立了234家竹產業專業合作社,竹筍初加工企業4家。國有林投公司注冊了竹山淡竹筍商標,申報了地理標志,與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福建望盛實業有限公司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擬共同投資5000萬元在鄧坪工業園興建淡竹筍精深加工廠。全力推進九華山林場、梅花谷、圣水湖三家國家森林康養試點單位建設,投資4000.11萬元的九華山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建設一期項目九林隱舍已于6月11日開工。啟動森林碳匯項目,已和多家碳匯公司洽談,做好前期工作。發展小林果、木本油料和木本藥材,加強現有5萬多畝核桃基地管理,引導群眾發展綠色庭院經濟。
下一步,該縣將在建設綠水青山上下功夫。構建生態文明建設多元化投入模式,打通“資源-資產-資本-資金”轉化通道,吸納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造林綠化、發展林業產業、生態文化旅游、森林康養等新產業新業態。加快九林隱舍項目建設,擬創建省級森林城鎮1個、國家森林鄉村3個、市級森林城鎮3個、市級森林鄉村14個。嚴格落實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要求,今冬明春計劃完成人工造林5000畝,封育管護10萬畝;在保護綠水青山上下功夫。構建完善推進生態文明示范縣建設的工作體系和保護機制。做好全縣林草生態綜合監測評價工作,全面推行林長制,全面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3000名生態護林員的作用,切實加強全縣174.49萬畝生態公益林、184.86萬畝天然林停伐面積的管護,完成市下達的森林覆蓋率0.2%和森林蓄積量3%增速考核指標;在利用綠水青山上下功夫。著力推進竹產業、森林康養、森林碳匯、生態種養殖、道地中藥材、苗木花卉產業發展,促進產業鏈、要素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加強以核桃和油茶為主的8.5萬畝木本油料產業基地管理。完成竹林基地改造5萬畝,在去年林業總產值27.8億元的基礎上增長8%。
?。ǔ唐健》胶椴āO海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