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今年,柳林鄉克服因疫情給農村經濟帶來的影響,突破性發展煙葉、中藥材等主導產業,幫助群眾擺脫貧困邁向小康,探索出一條具有柳林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依托山場資源,興烤煙種藥材
煙葉是柳林的第一大產業,柳林鄉曾被授予“十堰市煙葉生產第一鄉”的稱號。今年該鄉在穩定種煙農戶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措施確保面積不減,產值不降。今年全鄉煙葉面積穩定在12000畝以上。
煙葉生產靠政策和科技作支撐。對新建烤爐的農戶,在由縣里主管部門每戶補助5000元的基礎上,鄉政府再增補4000元。對需要維修的煙爐做到應修盡修,煙電配套工程做到應配盡配。為改善土壤結構,提高抗病能力,鄉政府按4公斤/畝免費為煙農提供土地改良劑。對煙葉種植50至100畝的大戶,按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為解決交通不便、物資運輸困難的問題,鄉里爭取資金引進鋪設軌道或索道運輸機,主要投用到鄉域內主要煙葉運輸線路,填補了該鄉在山地機械化運輸領域的空白,為煙葉產業發展提供了保障。
中藥材發展歷史悠久。通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全鄉中藥材種植總面積已達到12000畝,主要種植以柴胡、川烏為主的草本藥材和以娑羅樹為主的木本藥材。為進一步助推中藥材產業擴量增質,建成名副其實的鄂西北藥庫,今年該鄉堅持“藥材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合作社)+藥材種植大戶”的發展模式,引導藥農與藥材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合作社)對接,迎合市場需求,進行訂單式種植。制定中藥材發展扶持政策,對種植柴胡、黨參等優質藥材的煙農給予一定的獎補。在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神農本草中藥飲片有限責任公司在該鄉興辦中藥材扶貧工廠,擴大金草堂藥業有限公司白河村金銀花加工車間生產,預計今年可實現產值2000余萬元。
整合區位資源,定規劃抓旅游
堅持綠色發展,打造生態旅游名鄉。該鄉依托毗鄰大九湖和十八里長峽景區的區位優勢和境內豐富的旅游資源,緊緊圍繞縣委“1115”產業布局,積極謀劃旅游項目,大力發展旅游產業。
快速推進旅游項目建設。按照3A級景區標準,積極打造民主溶洞。投資394萬元完成洞內施工及燈光布置,正在推進停車場、旅游公廁等配套設施建設;2019年銅谷峽漂流首漂儀式舉辦后,漂流項目已成功撬動全鄉旅游市場,全年游客近1萬余人,組建村社一體的漂流合作社,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制作旅游宣傳專題片,分期實施精品旅游線路推介、旅游觀光客車購買項目。策劃籌備神農谷激情漂流、旅游標識標牌、旅游觀景平臺及棧道建設項目。同時加大與神農架旅游景區對接,帶動全鄉旅游業、餐飲、住宿以及服務業發展。
高標準謀劃旅游項目,編制全域“十四五”旅游規劃,積極申報旅游項目。通過招商引資新建神農架后院堵河源大酒店,目前已完成土地招拍掛,即將進入主體建設。啟動銅谷峽漂流游客接待中心建設,民主溶洞游客接待中心已完成項目規劃設計。
截止今年8月,該鄉已累計投資1000余萬元,先后完成墨池、民主等6個村“5+1”工程項目。投入200余萬元新建洪坪號里鄉村游園,配套建設涼亭,鋪設游步道、路沿石435米,安裝路燈45盞,亮化燈光帶500余米,栽植類花卉苗木萬余株。
挖掘勞務資源,幫務工辦工廠
今年受疫情影響,柳林鄉外出務工農民不能順利走出大山。為解決務工人員就業問題,該鄉實行“兩條腿走路法”解決,有效挖掘勞務資源,幫助群眾務工增收。
讓外出務工者“走南闖北”。對于計劃外出務工人員,積極與縣就業部門對接,提供招聘崗位,引導在縣內外企業點對點有序就業。組織鄉內16名外出創業成功人士帶領勞力組團外出務工。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用工對接、重大項目吸納、公益性崗位安置、點對點包車輸送返崗等方式,順利實現外出務工勞力就業近2000人。
讓滯留民工進廠增收。對于滯留在家閑置勞力,該鄉鼓勵電子扶貧車間、制衣車間、中藥材扶貧工廠進行擴容增效,增強吸納閑置勞動力就業的能力。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建成洪坪電子加工車間,并配套完善了水、電、路、橋以及基礎設施。車間年收益150多萬元,解決就業30余人,其中安置生活較為困難農戶勞力16人就近就業。
在柳林鄉像這樣的扶貧車間還有多家。全鄉發展中藥材等專業合作社30余家,可讓農戶300多戶群眾搭上“致富快車”。(李揚 徐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