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梅毒的準確發病率不清,孕婦梅毒的增加主要與吸毒、賣淫、HIV感染等有關。隨著孕婦梅毒感染增加,嬰兒先天梅毒的發生率明顯增加。
臨床表現
1、 一期梅毒:潛伏期10~90天,于外陰、陰道、宮頸、肛門、口唇或乳頭等處出現無痛性紅色硬結,表面呈表淺潰瘍,邊緣整齊,稱為“硬下疳”。
2、 二期梅毒:于初期梅毒病灶消退后2周到6個月,全身出現多種多樣的皮疹,如斑丘疹、膿皰疹、扁平濕疣。部分患者因病損輕微而被忽視。
3、 三期梅毒:在初期病灶消失后4~20年發病,全身性疾病累及神經、血管,可危及生命。
對胎兒的影響
孕婦一旦患上梅毒不但能給自身健康帶來影響,更重要的是影響胎兒發育,有資料顯示,梅毒螺旋體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孕6周開始就可感染胎兒引起流產,孕16~20周以后梅毒螺旋體可播散到胎兒所有器官,引起肺、肝、脾、胰和骨等的病變,使胎兒宮內發育受限,導致流產、早產、死胎。即使妊娠能維持到分娩,所生嬰兒患先天性梅毒的幾率也很高。未經治療的早期妊娠梅毒婦女,胎兒的存活率僅為50%左右,且大部分胎兒會成為先天性梅毒兒。
為此,衛生部辦公廳印發了梅毒母嬰傳播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各級醫療保健機構要結合孕產期保健和助產服務,主動為所有孕婦提供預防梅毒的檢測、咨詢服務和規范的治療,以免悲劇發生。
1.要求育齡婦女在計劃懷孕前應進行梅毒血清學檢查。如果發現自己感染了梅毒,應暫緩懷孕,先進行系統治療,并在醫生指導下決定懷孕時間。
2.孕早期的婦女應接受孕期保健和免費梅毒監測。
如孕早期被確診感染了梅毒,最好是選擇流產;也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抗梅毒治療。因孕早期,胎兒的營養是由絨毛膜供給的,絨毛膜由兩層細胞組成,梅毒螺旋體不易穿過。到懷孕16周后,胎兒的營養供給已由胎盤代替,此時梅毒螺旋體可以順利通過胎盤并進入胎兒體內。無論妊娠前是否進行過治療,為了確保孕婦體內的梅毒螺旋體已無致病性,患者妊娠后均應再次進行充分的治療。
妊娠中晚期被發現梅毒時,應在及時治療的同時,判斷胎兒是否受到感染,并為兒童提供治療、隨訪等干預措施。
為了你和孩子的身體健康,請積極參加梅毒抽血監測吧。
竹山縣保健院健教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