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凡是移民對象需要服務的事情全力以赴去落實;凡是移民工作隊在落實移民搬遷工作中的疑難問題積極主動幫助解決落實”。縣人事局局長朱仕福談起移民工作的一席話,對該局真心誠意服務移民作了最好的詮釋。二期移民工作啟動以來,縣人事局將服務移民安置作為首要工作任務,充分發揮部門職能作用,全力服務潘口水電站建設和移民搬遷,順利推動了包扶移民搬遷。至2009年11月底,該局包保的官渡鎮河西居委會45戶159個二期移民對象中,32戶110名移民對象正在新集鎮建房落實搬遷;2戶5人隨遷廉租房;11戶44人外遷戶相關手續已全部協調落實到位。因措施得力,方法得當,成效明顯,該局工作隊在縣移民指揮部官渡分部四次考評中先后兩次被授予“紅旗單位”稱號,移民工作在指揮部年終考評中得滿分。
強化輿論解心結
今年年初,該局工作隊入戶了解情況時,通過走訪得知以移民包保對象嚴某為首的 “釘子戶”誤認為田家鎮因“2.12”為移民戶房屋補償每平方米加了75元,組織390多移民對象戶分別出資50-100元作為活動經費,簽字畫押,準備集體聯名上訪時,及時向分指揮部、官渡黨委政府匯報關注事態發展,與鎮村干部一起分別深入到在家務農、經商的對象戶中,主動與他們拉家常、扯親戚、套近乎,想方設法做工作,幫助他們認清形勢,算清政策帳、時間帳和實物帳,進行移民政策的宣傳解釋;對6戶24人舉家常年在外務工的服務對象,并通過電話聯系與外出務工人員溝通,讓他們了解熟悉移民政策,不參與上訪活動。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扎實有效宣傳解釋工作,使得包保移民的疑慮及時消除、難題及時得到解決,將不利移民工作的矛盾消化在萌芽狀態之中,思想逐步統一到大移民、大搬遷上來,達成了“電站必建、移民必遷、早遷早受益”的共識。
關愛弱勢鎖去向
該局包保的移民對象中,有楊某等2個特困戶,都是八十年代的致富能人、萬元戶,由于家庭不幸等各種原因,成為現在的特困戶,所以現今貧困不服輸,堅決不進廉租房,強烈要求隨集鎮建房搬遷。按照指揮部對移民特困戶的陽光溫暖工程,所有特困戶因建房資金缺口大,應進廉租房的要求,該局工作隊針對服務對象的實際情況,及時上門為他們解難釋疑,逐步使他們感受到進駐廉租房是黨的政策關愛,理智的選擇居住廉租房是的具體實際正確選擇,改變了進駐廉租房是低能兒,沒有發展潛力的錯誤認識,主動結合自身家庭實際簽訂了入駐協議。
該局的服務對象中有11戶44人自主要求外遷。外遷對象都有“自己若先搬遷,有些移民政策不能及時享受”的錯誤想法。為了使外遷對象盡早落實搬遷拆房,該局工作隊從特殊外遷戶入手,促使外遷對象盡早落實搬遷。外遷對象操某雖已在縣城購房并居住多年,因患肝癌正治療,難以及時落實外遷手續,該局工作隊主動與其聯系,并到他家中問寒問暖送去慰問金,讓他家感受到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關懷,幫助他家第一個及時辦理了投親靠友外遷手續。在他的帶動下,該局包保自主要求外遷對象主動積極的找到局工作隊要求幫其辦理相關手續。于是,該局工作隊頻繁穿梭往返于官渡拆遷地和城關、十堰等安置地之間,達到“去向落實一戶、安置手續辦理一戶、原有住房拆除一戶,戶口遷出一戶”效果。
典型引路促聯建
由于官渡新集鎮場坪滑坡,造成新集鎮場坪不足的實際,指揮部要求采取“四戶聯建”的方式安置集鎮移民。當時移民群眾情緒波動,不能接受堅決要求按白皮書文件的宅基地標準執行。面對此情此景,該局創新工作思路,找準移民工作的切入點,采取“干部帶頭、黨員示范、能人帶動”等措施,促使二期移民宅基地劃分工作順利落實。一方面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充分發揮村組干部示范帶頭作用與農村黨員在當地群眾中的影響,組織他們學好學透新集鎮移民宅基地劃分方案精神,組織他們當“四戶聯建”的宣講員。另一方面通過物質激勵引導。對提前或按時簽訂“四戶聯建”協議并開工建房戶給予500元獎勵;對于宅基地基礎超深戶每戶給予1000元補助。鼓勵河西居委會中心戶長李某等4名黨員干部和農村致富帶頭人率先簽訂“四戶聯建”協議,做“四戶聯建”工作的帶頭人,率先領取宅基地率先開工建房,在他們的帶動下32戶110名隨遷新集鎮移民對象陸續辦理了聯建協議手續,并落實了開工建房。
發揮職能成合力
為促使全縣專業技術人才形成合力全力服務水電建設和移民搬遷工作,該局發揮管理全縣專業技術人才的職能,進一步整合技術人才資源,從全縣選拔政治思想好、工作能力強、在相關領域具有一定專業特長的優秀拔尖人才,組成種植、養殖、林業、水利、文化宣傳、醫療衛生等6個專家服務團,采取集中活動與分散活動的方式,深入移民鄉鎮開展指導服務水電建設和移民群眾產業發展。今年,先后3次組織農業、林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農業科技技術指導服務活動;并組織衛生技術人才深入到移民鄉鎮開展甲型H1N1流感防疫宣傳。活動中,免費發放各類科技資料5000余份,近萬移民群眾從中受益。同時,在職稱評聘工作中,該局對非公經濟的人員的職稱評審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務,先后為100多名相關非公經濟專業技術人員特殊評審了相應專業技術職務,為他們專心致力于服務移民工作和水電建設解除了后顧之憂。(喻成昌 喻淑超)
強化輿論解心結
今年年初,該局工作隊入戶了解情況時,通過走訪得知以移民包保對象嚴某為首的 “釘子戶”誤認為田家鎮因“2.12”為移民戶房屋補償每平方米加了75元,組織390多移民對象戶分別出資50-100元作為活動經費,簽字畫押,準備集體聯名上訪時,及時向分指揮部、官渡黨委政府匯報關注事態發展,與鎮村干部一起分別深入到在家務農、經商的對象戶中,主動與他們拉家常、扯親戚、套近乎,想方設法做工作,幫助他們認清形勢,算清政策帳、時間帳和實物帳,進行移民政策的宣傳解釋;對6戶24人舉家常年在外務工的服務對象,并通過電話聯系與外出務工人員溝通,讓他們了解熟悉移民政策,不參與上訪活動。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扎實有效宣傳解釋工作,使得包保移民的疑慮及時消除、難題及時得到解決,將不利移民工作的矛盾消化在萌芽狀態之中,思想逐步統一到大移民、大搬遷上來,達成了“電站必建、移民必遷、早遷早受益”的共識。
關愛弱勢鎖去向
該局包保的移民對象中,有楊某等2個特困戶,都是八十年代的致富能人、萬元戶,由于家庭不幸等各種原因,成為現在的特困戶,所以現今貧困不服輸,堅決不進廉租房,強烈要求隨集鎮建房搬遷。按照指揮部對移民特困戶的陽光溫暖工程,所有特困戶因建房資金缺口大,應進廉租房的要求,該局工作隊針對服務對象的實際情況,及時上門為他們解難釋疑,逐步使他們感受到進駐廉租房是黨的政策關愛,理智的選擇居住廉租房是的具體實際正確選擇,改變了進駐廉租房是低能兒,沒有發展潛力的錯誤認識,主動結合自身家庭實際簽訂了入駐協議。
該局的服務對象中有11戶44人自主要求外遷。外遷對象都有“自己若先搬遷,有些移民政策不能及時享受”的錯誤想法。為了使外遷對象盡早落實搬遷拆房,該局工作隊從特殊外遷戶入手,促使外遷對象盡早落實搬遷。外遷對象操某雖已在縣城購房并居住多年,因患肝癌正治療,難以及時落實外遷手續,該局工作隊主動與其聯系,并到他家中問寒問暖送去慰問金,讓他家感受到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關懷,幫助他家第一個及時辦理了投親靠友外遷手續。在他的帶動下,該局包保自主要求外遷對象主動積極的找到局工作隊要求幫其辦理相關手續。于是,該局工作隊頻繁穿梭往返于官渡拆遷地和城關、十堰等安置地之間,達到“去向落實一戶、安置手續辦理一戶、原有住房拆除一戶,戶口遷出一戶”效果。
典型引路促聯建
由于官渡新集鎮場坪滑坡,造成新集鎮場坪不足的實際,指揮部要求采取“四戶聯建”的方式安置集鎮移民。當時移民群眾情緒波動,不能接受堅決要求按白皮書文件的宅基地標準執行。面對此情此景,該局創新工作思路,找準移民工作的切入點,采取“干部帶頭、黨員示范、能人帶動”等措施,促使二期移民宅基地劃分工作順利落實。一方面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充分發揮村組干部示范帶頭作用與農村黨員在當地群眾中的影響,組織他們學好學透新集鎮移民宅基地劃分方案精神,組織他們當“四戶聯建”的宣講員。另一方面通過物質激勵引導。對提前或按時簽訂“四戶聯建”協議并開工建房戶給予500元獎勵;對于宅基地基礎超深戶每戶給予1000元補助。鼓勵河西居委會中心戶長李某等4名黨員干部和農村致富帶頭人率先簽訂“四戶聯建”協議,做“四戶聯建”工作的帶頭人,率先領取宅基地率先開工建房,在他們的帶動下32戶110名隨遷新集鎮移民對象陸續辦理了聯建協議手續,并落實了開工建房。
發揮職能成合力
為促使全縣專業技術人才形成合力全力服務水電建設和移民搬遷工作,該局發揮管理全縣專業技術人才的職能,進一步整合技術人才資源,從全縣選拔政治思想好、工作能力強、在相關領域具有一定專業特長的優秀拔尖人才,組成種植、養殖、林業、水利、文化宣傳、醫療衛生等6個專家服務團,采取集中活動與分散活動的方式,深入移民鄉鎮開展指導服務水電建設和移民群眾產業發展。今年,先后3次組織農業、林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農業科技技術指導服務活動;并組織衛生技術人才深入到移民鄉鎮開展甲型H1N1流感防疫宣傳。活動中,免費發放各類科技資料5000余份,近萬移民群眾從中受益。同時,在職稱評聘工作中,該局對非公經濟的人員的職稱評審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務,先后為100多名相關非公經濟專業技術人員特殊評審了相應專業技術職務,為他們專心致力于服務移民工作和水電建設解除了后顧之憂。(喻成昌 喻淑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