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國慶期間,筆者從田家壩鎮一村民(王三盛后裔)家里發現一本王三盛家譜。此譜成于同治丁卯年,即1867年,距今已經有143年歷史。全書共198頁,外加封皮共計200頁,紙張大小形如現在A4紙,雕版印刷。由于年代久遠,譜已泛深黃,多處雨水浸潤,但由于是宣紙印刷,字跡清楚,內容完整,書中透露許多秘聞,極具研究價值。
六道圣旨嘉獎
該譜不僅有普通家譜那樣歷代世系圖,還有6篇誥、敕文(即圣旨),每篇誥、敕文有篆體“奉而誥命”字樣,文中開頭使用“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固定格式,如“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考績報循良之最,用獎臣勞推恩溯積累之遺載揚祖澤爾,王孫信乃捐職同知王立達之祖父……贈爾為奉政大夫,錫之誥命”,結尾注有時間,證明王三盛家族在同治四年和咸豐九年共6次受到朝廷嘉獎。誥、敕文也印刷成圣旨模樣,周邊印刷有吉祥圖案作邊框。
稱田家壩為庸邑
家譜中另有王三盛家族中重要人物傳記,包括《甲山公傳(王英魁傳)》、《可亭太翁傳(王英魁之子王學詩傳)》、《鑒亭先生傳》,以及家族重要制度條例。從《甲山公傳》可知,我們過去寫成“王應魁”是不對的,應是“王英魁”。
王三盛家譜中《甲山公傳》記述家族中核心人物王英魁記敘道:“先家貧,年弱冠,來庸邑田家壩,行李無一”。在《創修支譜序》中,也道:“乾隆年貿庸邑之田家壩,卜居于壩西十里,地名兩河口,有千年之土……”此段文字也稱田家壩為“庸邑”。以此分析,時人認定田家壩是庸國都城。
建不世業,租收四縣
《甲山公傳》中記述王英魁少時為人傭工:“公奮然曰大丈夫當立志創業,乞屑寄人籬下乎?”可見王英魁少時志向不凡,后“免二弟共襄貿易,建不世業,田達阡陌租收四縣?!庇纱丝梢?,王三盛家族勢力影響絕非僅限于田家壩?!秾氂柼眉覀鳌分杏浭觯骸跋特S四年,共議將麻家渡田以為祀田”,《附載祭田條例序》中記載,“尊遺命提竹山西鄉麻家渡等常稔之田足稞一千二百石”,《甲山公傳》中說王英魁:“樂施,三捐義渡,兩賑饑民,置祀田以贍族之”,其收入主要用作家族祭祀,扶貧濟困,教育培訓等公共事業。
麻家渡是王三盛家族重要居住點
家譜中《王氏支譜序》有文“英魁公遷竹山之南鄉田家壩”“英文公遷竹山之西鄉麻家渡”“二公皆事商業”,以此斷定麻家渡也是王三盛家族重要居住點,而根據歷代世系圖,英文名叫王英文,是王三盛核心人物王英魁之堂弟,為麻家渡派系的領袖人物。王三盛家族祠堂也建于麻家渡。家族中有重要人物也葬于麻家渡。
族人墳墓多在355高程之上 不必搬遷
家譜中世系圖篇章詳細介紹了各族人物中男丁的生辰八字。王三盛家族核心人物王英魁生于乾隆甲午年(1774年)二月初一子時,歿于咸豐辛亥年(1851年)八月十四日。妣方氏,生子一 ,名學詩。潘口水電站建設,三盛大院整體搬遷復建,但族人墳墓不必搬遷,根據家譜記載,其埋葬地點都在潘口水電站355高程以上。(因家譜篇章較多,且無句讀,字為繁體,閱讀困難,欲揭開更多謎底,尚需時日詳考)(魏文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