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5月8日,經過4天的艱苦跋涉和8個多小時的談判,在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鴨嘴河水電工程項目部,竹山縣勞動、司法部門維權人員,分別在一份《賠償協議》上鄭重地簽上自己的名字,以用人單位向罹難民工家屬作出13萬元的賠償,終結了一場前后歷時數月的艱辛維權困擾。
去年8月31日,在四川木里打工的潘口鄉民工吳某,乘坐四川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鴨嘴河項目部現場負責人張某私人租賃的小貨車,裝運工地的鉆桿、鉆頭到西昌加工,在途中出了交通事故,車輛撞壞防護欄后落入河中,雖經奮力組織搜救,奈何正值當地雨季,山洪泛濫,再加上懸崖峭壁,致使吳某失蹤。吳某家屬在搜救結束后,向該公司提出賠償要求無果后,隨即向縣政府求援,11月上旬,我縣派出3人工作組前往四川協助處理,但雙方對事故定性、責任劃分、死亡認定以及賠償依據、標準各執己見,分歧較大,耗時20余天,結果談判徹底陷入僵局,工作組不得已無功而返。因為吳某生不見人,死不見尸,依法必須等到兩年后方可宣告死亡。如果等兩年后再依法解決賠償事宜,異地維權成本將更高,權益落空的風險也可能達到極致。在這種情況下,5月4日,縣政府再次安排勞動和司法部門組成工作組前往四川協調處理,終于取得了上述維權成果。(毛達安 梁軍 張斗珍)
去年8月31日,在四川木里打工的潘口鄉民工吳某,乘坐四川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鴨嘴河項目部現場負責人張某私人租賃的小貨車,裝運工地的鉆桿、鉆頭到西昌加工,在途中出了交通事故,車輛撞壞防護欄后落入河中,雖經奮力組織搜救,奈何正值當地雨季,山洪泛濫,再加上懸崖峭壁,致使吳某失蹤。吳某家屬在搜救結束后,向該公司提出賠償要求無果后,隨即向縣政府求援,11月上旬,我縣派出3人工作組前往四川協助處理,但雙方對事故定性、責任劃分、死亡認定以及賠償依據、標準各執己見,分歧較大,耗時20余天,結果談判徹底陷入僵局,工作組不得已無功而返。因為吳某生不見人,死不見尸,依法必須等到兩年后方可宣告死亡。如果等兩年后再依法解決賠償事宜,異地維權成本將更高,權益落空的風險也可能達到極致。在這種情況下,5月4日,縣政府再次安排勞動和司法部門組成工作組前往四川協調處理,終于取得了上述維權成果。(毛達安 梁軍 張斗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