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蔬菜專業村”之稱的城關鎮南門村,依靠科技種菜強村富民,在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748元中,蔬菜收入一項就占了85%;今年蔬菜又將獲得好收成。
南門村蔬菜規模種植已有10多年時間,南門人不斷擴大種植規模,調整蔬菜品種,實行科學種菜,獲得了明顯收益。同時,鎮政府及財政部門也不斷加大對蔬菜種植的扶持力度,在每個大棚給予1萬元補助金的基礎上,還免費提供種苗和肥料。幾年來,該鎮財政所投入47萬元扶持35戶農民建太陽能和水泥骨架式大棚65個,面積近百畝。為避免菜農因技術問題造成損失,政府還專門聘請2名技術員,常年駐村指導農民種菜。
鎮、村及財政部門的有力支持,大大激發了村民們種菜的積極性。去年春,該村種菜能手徐茂銀、張書兵、曾廣明三人開展了種辣椒比賽,每戶一畝地,看誰的產量高。村支書徐茂斌知道后,給三個人鼓勁:“你們誰拿了第一,我代表村里給誰發獎”。等三人秋后一算帳,張書兵以每畝收入8400元而當上了“冠軍”。
今年3月底,南門大橋竣工,又為該村蔬菜大發展提供了新機遇。該村負責人說:“力爭用2至3年時間,將南門建成觀光休閑農業第一村”。
(陳昌榮)
南門村蔬菜規模種植已有10多年時間,南門人不斷擴大種植規模,調整蔬菜品種,實行科學種菜,獲得了明顯收益。同時,鎮政府及財政部門也不斷加大對蔬菜種植的扶持力度,在每個大棚給予1萬元補助金的基礎上,還免費提供種苗和肥料。幾年來,該鎮財政所投入47萬元扶持35戶農民建太陽能和水泥骨架式大棚65個,面積近百畝。為避免菜農因技術問題造成損失,政府還專門聘請2名技術員,常年駐村指導農民種菜。
鎮、村及財政部門的有力支持,大大激發了村民們種菜的積極性。去年春,該村種菜能手徐茂銀、張書兵、曾廣明三人開展了種辣椒比賽,每戶一畝地,看誰的產量高。村支書徐茂斌知道后,給三個人鼓勁:“你們誰拿了第一,我代表村里給誰發獎”。等三人秋后一算帳,張書兵以每畝收入8400元而當上了“冠軍”。
今年3月底,南門大橋竣工,又為該村蔬菜大發展提供了新機遇。該村負責人說:“力爭用2至3年時間,將南門建成觀光休閑農業第一村”。
(陳昌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