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竹山,品牌推薦。堵河皮影2011年被列入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一口唱盡千古事,雙手舞動百萬兵。三尺幕布、五六人偶,燈光亮起、鑼鼓齊奏,原本毫無生機的玩偶在藝人靈動的操作下,變得活潑起來。霎時間,世間百態躍然幕布之上,栩栩如生。今天,我們一起來探尋“方寸間的藝術、光影下的傳奇”——堵河皮影。
“引兵出巢,地動山搖,遇龍拔角,遇虎拔毛,本帥楊宗保,以在大宋駕前為臣,帶領人馬征戰穆瓜寨……”走進皮影戲表演現場,只見潘口皮影戲表演隊“攔門人”梁榮山邊唱邊演,用竹山高腔將堵河皮影的獨特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堵河皮影是一種用竹山地方語音和竹山高腔音樂演唱,用民間打擊樂、管弦樂伴奏,帶有秦腔韻味的民間戲曲劇種。
縣非遺中心主任徐丹介紹,堵河皮影以竹山地方方言為基礎,以高腔、山越調為唱腔,融入了嗩吶、二胡、鑼鼓等打擊樂,形式粗獷,風格質樸。
精彩的表演離不開精良的表演道具,皮影道具自然也是大有講究,在選材上,堵河皮影通常使用獸皮。
“堵河皮影主要的選材就是3至5年的黃牛皮,黃牛皮的透明度特別好,它的硬度好,便于雕刻,還有一方面就是牛皮韌性好,經久耐用。”堵河皮影傳承人梁榮山說。
除了選材,制作皮影人更是個復雜奇妙的過程。梁榮山介紹,做好一個皮影人,要經過選皮、制皮、畫稿、過稿、鏤刻、敷彩、發汗熨平、綴結合成等多道工序。
“簽子是竹子做的,這個竹子不是一般的普通竹子,它叫苗竹,中間沒有芯,便于鐵絲插進去不松動。”梁榮山說。
從皮影人的精心雕琢,到一場場皮影戲的精彩呈現,離不開代代相傳的唱本。據梁榮山介紹,堵河皮影全靠這些唱本一代一代傳下來,這些劇本大部分是由上一代的師傅遺留下來,有一部分是他轉抄的,還有一小部分是在外面收集的。
在漫長的歲月里,堵河皮影歷經風雨始終生生不息,先后被列入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們皮影劇本、臺詞和影人都在不斷地更新,適應時代的潮流,把堵河皮影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談及皮影表演的傳承,梁榮山眼神堅定。
一方幕布,幾尺皮影,堵河皮影在光影流轉間,訴說著竹山的歷史滄桑,傳承著古老的文化根脈,堪稱竹山傳統技藝的璀璨瑰寶。
文圖 / 但興竹 盧 波 張麗君 姚厚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