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婧
7月4日,晨光尚未穿透薄霧,潘口鄉龍王溝村毛木耳種植大棚里已是一片忙碌。村民李大姐麻利地彎腰采摘毛木耳,一簇簇墨黑透亮的“黑牡丹”簌簌落入筐中。“這茬木耳長得旺,一棚能摘兩千多斤。”她高興地說。
與十堰多地種植的傳統黑木耳、白木耳不同,龍王溝村種植的是毛木耳。“這個品種產量比普通木耳高一倍還多,管理也省事,特別適應高溫高濕的氣候。”湖北民心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耿玉民介紹,當前正值毛木耳快速生長期,其菌棒采用棉籽殼、玉米芯和花梨木木屑科學配比,單棒一茬可產近一公斤,可采四茬,經濟效益可觀。
“從根部往下擼就能摘,熟練工一天能摘完一個棚。”耿玉民邊示范邊說,公司安排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帶領村民學技術,讓“種地老手”變身“種菇能手”。
50歲的村民王大叔負責毛木耳晾曬工作。“在這兒上班我一年能掙3萬多元,還能顧家,比在外務工強。”他說。
該公司流轉村民土地建設9個大棚,年可產25萬公斤鮮耳。采摘后,80%的毛木耳經清洗、去根、切絲、包裝后出口至東南亞市場,另一部分鮮耳則及時晾曬存儲。據統計,該公司每年發放工資超200萬元,50萬棒毛木耳帶動周邊80多戶農戶增收。
“我們將推進園區提檔升級,實現恒溫養菌、生態出菇,探索智慧化工廠模式,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公司負責人文龍翠信心滿滿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