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風雨兼程爬坡過坎,75年砥礪奮進初心如磐。
75載勇立潮頭追夢向遠,75載春華秋實盛世空前。
2024年10月1日——是14億揚眉吐氣地中國人懷著無比激動和崇敬的心情,共同慶祝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華誕的光輝節日。
這是一個充滿榮耀與輝煌的時刻,一個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銘記和歌頌的時刻!
75年來,雖然我們的國家經歷了無數的艱難險阻,但是,中華民族的堅韌和穩固的國防堡壘為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后盾,使我們的國家在經濟、科技、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譜寫了國泰民安的壯麗篇章。
此時此刻,置身這個祖國繁榮昌盛、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偉大國家,作為一名有著34年黨齡的老黨員和戎馬半生的退役軍官,我為自己能夠成為一名“愛黨愛國愛我軍”的“親歷者”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
(一)
20世紀60年代末,我出生于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的一個偏僻農村的貧困家庭。自從懂事和上學后,每每讀到、聽到“為了新中國的建立和人民的幸福生活,無數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故事,總是情不自禁熱淚盈眶、激情澎湃,對黨的敬仰、信賴和愛戴之情油然而生。尤其是《毛澤東選集》中“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這個著名論斷,和偉大領袖毛主席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開國大典”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歷史畫面,在我幼小的心底播下了信仰的種子。50多載人生旅程,一路沐浴著黨的陽光雨露,感受國家日益強大,耳聞目睹國防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對黨和國家、部隊那種天然的親切感、特殊的信賴感,早已植入骨髓、融入血脈。
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祖國南疆邊陲硝煙彌漫。1986年11月,冬季征兵工作開始后,年僅18歲的我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挑選,被湖北省竹山縣人民政府征兵辦公室批準入伍。于是,我懷著一顆報效祖國、獻身國防的赤子之心,帶著親人囑托和美好愿望,參軍入伍來到地處中越邊境、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的廣西邊防“法卡山英雄營”所在部隊。在這里,我完全被英雄的法卡山將士們為祖國、為人民“甘愿吃虧、樂于吃苦,勇于獻身”的法卡山精神所感染,決心以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靠攏,用青春和熱血投身國防,捍衛祖國的尊嚴和領土完整……
(二)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邊防部隊基層連隊的3年時間里,作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群體代表之一,我自覺以全國“戰斗英雄”李作成、法卡山“戰斗英雄”梁天惠和身邊的優秀共產黨員為標桿,立志熱愛國防,保衛邊疆,認真完成軍事訓練、戰備執勤、政治學習等每一項工作任務。
1989年初,火熱多彩的軍營生活,加上對軍旅、對人生深切透徹的感悟,使當兵已近3年的我不由自主地拿起了存放已久的紙和筆,決心把南疆衛士們“吃虧不要緊,只要主義真,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的感人事跡記錄下來,宣傳出去。從此,白天,我堅持沉到連隊采訪;晚上,不是整理報道素材,就是趕寫新聞稿件,每天工作時間大都在14個小時以上,加班加點到凌晨一、兩點鐘是常有的事。
同時,我主動申請與上級新聞報道骨干一起冒著生命危險前往中越邊境法卡山、友誼關、金雞山等前沿陣地、哨所,采訪、寫作出《情系法卡山》《法卡山變成花果山》《今日“法卡山英雄營”戰旗更鮮紅》等一批有影響力的新聞作品,受到連隊官兵好評和上級首長肯定。鑒于我“為加強國防建設,保衛祖國南疆作出了優異成績”,法卡山守備部隊政治部分別于1987年9月和1990年12月兩次授予我為“優秀法卡山戰士”。
1990年12月底,在我服從部隊和國防建設需要超期服役1年之際,終于迎來了我永遠難忘的一天。經過本人申請、黃澤江和岑章興兩位青年軍官介紹,從連隊上調團機關政治處新聞報道組不到一年的我,經團政治處黨支部批準,光榮加入黨組織。當我舉起右拳,面對鮮紅黨旗莊嚴宣讀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的時候,我的內心激動萬分,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我深知,共產黨員面對鮮紅的黨旗鄭重宣誓,便意味著作出了堅定信仰共產主義的政治抉擇,作出了將自己的一切交給黨和國家、部隊的莊嚴承諾。這樣一個人生的重要時刻,理應深深銘記。為此,我在當天的日記里鄭重的給自己寫下了“用心用情用力用功 愛黨愛軍愛國愛民”的入黨誓言。
從那時起,我對黨和國家、國防的信仰就牢固地凝結在了胸前那枚熠熠生輝的黨徽上。“進了黨的門,就是黨的人”,“一輩子愛部隊愛人民,永遠愛國防愛國家”成為我心中鋼鐵一般的信念。因此,我時刻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和入黨誓言,始終將初心融入血脈,把使命扛在肩頭,努力做到平時看得出來、危急關頭站得出來、關鍵時刻豁得出來。
(三)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1991年冬,我服完3年法定的兵役義務后,已經超期服役2年。正當我準備退伍回老家發展之際,部隊首長找我談話,希望我留隊改轉志愿兵,繼續為部隊的新聞事業做貢獻。在個人利益和國防建設的天平上,我毫不猶豫將感情的砝碼加在了國防建設這一邊……
1992年金秋,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武委會的機關刊物——《廣西武裝》雜志社在邊防部隊挑選兩名編輯,我有幸從眾多的候選人中脫穎而出,順利調入雜志社擔任編輯、記者。在那里,我在高標準干好編輯工作的同時,堅持擠出時間深入邊防部隊和人武戰線調查采訪,挖掘國防戰線上的各類先進典型。
1993年10月初,我得知廣西南寧軍分區教導隊通信教員倪效武的妻子韓素云為了支持丈夫獻身國防事業,含辛茹苦十一年如一日,上悉心服侍80多歲的奶奶、護理體弱多病的公婆,下照料丈夫的弟妹和耕種12畝責任田,由于長期勞累,不幸患上人稱“新癌癥”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癥的情況后,當即意識到這是一個值得大力宣揚的重大典型。于是,我約同時任廣西邊防某部政治處干事的曹麗心和廣西軍區政治部宣傳處新聞干事的王明金一起全面調查采訪韓素云愛國擁軍的感人事跡,并加班加點主筆寫出了第一篇詳細介紹韓素云那催人淚下的經歷和披露她因經濟拮據而面臨困境的新聞通訊——《心的呼喚,愛的奉獻》。
稿件寫好后,我先后寄給了軍內外的幾家新聞媒體,但都是石沉大海——無回音。但我并沒有就此放棄。同年11月底,我又在原稿的基礎上加入了“軍嫂”愛心獻國防、我為“軍嫂”獻愛心的內容,反復修改后寄給了《羊城晚報》。稿件在當年12月30日的《羊城晚報》“社會廣場”專版頭條位置發表后,很快在廣州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廣州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骨科專家袁浩教授立即被韓素云熱愛祖國、熱愛國防、無私奉獻的事跡深深地感動,凌晨3點提筆給院領導寫了一份要求優惠救治韓素云的報告。很快,醫院領導作出了免費救治韓素云的決定。
隨后,為使更多的人們了解“好軍嫂”韓素云的事跡,向她伸出援助之手,我又先后與《廣西日報》《人民日報社駐廣西記者站等新聞單位的同行聯系,推出了《愛的頌歌》《一個軍嫂的故事》《南國救軍嫂》等一批在軍內外引起強烈反響的稿件,將韓素云的感人事跡迅速通過《羊城晚報》《廣西日報》《戰士報》《解放軍報》《人民日報》等新聞媒體傳播到軍內外,從而使“好軍嫂” 韓素云在軍內外各界人士的關懷和幫助下獲得新生,為“好軍嫂”韓素云這一先進典型得到中共中央宣傳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及全國婦聯領導的充分肯定并推向全國作出了突出貢獻。為此,廣西軍區司令部為我榮記二等功1次;廣州軍區政治部授予我“青年崗位成才之星”稱號。
(四)
1995年初,我在曾經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做出重大貢獻的廣西百色革命老區采訪時,得知百色軍分區急需年輕有為的新聞報道骨干的情況后,深感百色軍分區雖然艱苦偏遠,但百色是鄧小平同志領導百色起義的地方,是典型的“老、少、邊、山、窮”地區,地區特色鮮明,加上百色軍分區管轄的有邊防部隊,有不少新聞“富礦”,是年輕人干事創業的好地方……于是,經過再三考慮,我毅然向組織申請,自愿從廣西首府南寧市的廣西軍區司令部機關調到百色軍分區工作。
在百色革命老區,我一干就是4年。其間,我走遍了軍分區下屬的所有一線連隊、哨所、陣地和雷場及武裝部,先后參與了被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廣西軍區授予“以勞養武扶貧幫困的模范人民武裝部”榮譽稱號的田陽縣人武部、被廣州軍區授予“尊干愛兵模范連”榮譽稱號的邊防某部十連和“排雷英雄”黃岳飛、全國“扶貧狀元”莫文珍、“全國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十佳人物”韋世英等一批先進單位和個人典型的宣傳報道。我也因此先后被上級選拔到廣州軍區新聞報道骨干培訓班和桂林陸軍學院學習深造,被廣州軍區政治部破格提拔為副連級軍官,擔任百色軍分區政治部新聞干事……
(五)
1999年9月,已經先后1次榮立二等功、5次榮立三等功的我,再一次服從部隊工作需要,離開妻子和剛滿1歲的女兒,從廣西軍區千里迢迢來到廣州軍區政治部《政治指導員》雜志社工作。
在這里,為了確保《政治指導員》雜志“全國名優期刊、全軍精品期刊”這面“金字招牌”不倒,我以“把工作當事業干”為信條,一干就是16年,從普通編輯、記者一步步走上采訪部主任、編輯部主任、副主編、主編崗位。為此,我先后被廣州軍區政治部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機關干部”,并于2013年光榮走上全軍“首屆解放軍出版獎優秀出版人物獎”的領獎臺……
光陰荏苒。當歷史的車輪駛入2015年的時候,戎馬半生的我,在迎來自己軍旅生涯30個年頭的同時,自覺服從國防建設和軍改大局,毅然脫下軍裝,解甲歸田,投身地方經濟建設“第二戰場”……
(六)
時光如流水,歲月如歌謠。
一朝軍旅情,一身骨頭硬。
成為黨的人,畢生寫忠誠。
退役不褪色,永遠愛家國。
如今,我參加革命工作已經38年,加入黨組織已經34年。變的是時間,不變的是初心。從青絲到白發,從廣西到廣東,從農村到城市,從部隊到地方,從解放軍到公務員,不管時代如何變化,無論前路如何變幻,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和退役軍官,我將牢記初心使命,永葆軍人本色,奮力干事創業,永遠做一名有益于黨、有益于軍隊、有益于國家、有益于國防、有益于人民的人,努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借此機會,真誠祝福偉大祖國:
人民豪邁,山河無恙!勇毅前行,再譜華章!(周德國)
(作者系廣州市越秀區市場監管局“小個專”黨委辦公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