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文質彬彬,但目光敏銳,用“技術匠心”捍衛社會公平正義,是隱于幕后的“質檢員”。他履職盡責,熱愛檢察事業,用滿腔熱血堅守從檢初心,是愛崗敬業的“螺絲釘”。
他先后榮獲全省“優秀檢察人員”,全市“優秀個人”、“車城檢星”、“能力作風建設標兵”,全縣“優秀公務員”,個人三等功等多項榮譽。
他就是竹山縣人民檢察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局副局長——龔健。
讓證據發聲 還原事實真相
對于司法機關來說,辦案靠的是證據,而核心證據的真偽,對案件的認定至關重要。從事檢察技術工作10年來,龔健一直保持如履薄冰的高度警覺,在追求極致中不斷精進,用科技與細活去偽存真,讓證據發聲,還原事實真相,捍衛社會公正。
2021年,某銀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將李某明、張某華、沈某珍等七人起訴至竹山縣人民法院,法院判決李某明向銀行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70余萬元,另外六人承擔連帶清償責任。2023年2月,被告人張某華、沈某珍不服判決,向檢察機關申請監督。
借貸糾紛案件,相關佐證資料是否真實,成了案件辦理的關鍵,也直接關系到當事人的權益保護,龔健決定對銀行向法院提交的主要證據《個人借款合同》和《保證合同》進行檢驗鑒定。
初步檢驗中,“火眼金睛”的他發現,資料里張某華、沈某珍的簽名存在寫法、收筆動作、連筆形式等細節特征上的差異,反映了不同人的書寫習慣。憑著高度的責任心,又借助文檢專業設備,龔健確定:《保證合同》末頁張某華、沈某珍簽名上的指印,與各自的實驗樣本也不是出自同一人。
出具“主要證據是偽造的”鑒定意見后,竹山縣檢察院向竹山縣法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最終,竹山縣法院撤銷原判決,予以再審。這也成為了竹山縣首例民事再審檢察建議案件。
↑ 下鄉勘驗核實案情
用事實說話 維護公平正義
在故意傷害案件中,被害人傷情鑒定意見是定罪量刑的關鍵性證據,需要進行相應的技術性證據審查。從事技術性證據審查工作多年來,龔健始終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充分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平正義。
2023年,鄧某某、楊某某涉嫌故意傷害罪一案在移送審查起訴時,將參與斗毆的李某某傷情鑒定為輕傷一級。經技術性證據審查,龔健認為,原鑒定機構以創口損傷長度評定損傷程度,系應用條款不當的錯誤鑒定,遂與市檢察院法醫取得聯系,出具了“李某某屬重傷二級”的審查意見。
承辦檢察官采納技術性證據審查意見,建議公安機關重新鑒定。經第三方機構鑒定,結果為李某某頭部損傷致額骨左側開放性骨折伴硬腦膜破裂構成重傷二級,與檢察技術部門意見一致。
竹山縣檢察院以涉嫌故意傷害罪,對持械共同聚眾斗毆致人重傷的犯罪嫌疑人鄧某某、楊某某提起公訴。竹山縣人民法院采信了重傷的鑒定意見,分別判處鄧某某、楊某某有期徒刑3年4個月、有期徒刑2年,并按重傷標準計算賠償。“要不是檢察院的同志技術好、負責任,估計我連醫藥費都付不起,太感謝你們了!”事后,李某某及家屬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爬礦山、穿密林、趟河流,“鏡頭”記錄公平公正,“無人機”助力調查取證,實驗室檢測分析……從三尺講臺到一身“檢察藍”,龔健早已從“檢察小白”成長為檢察辦案的“最強輔助”,平均每年辦理技術檢案300余件。
↑ 用無人機調查取證
↑ 實驗室檢測分析
以數字賦能 踐行檢察擔當
在數字中國建設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運用數字技術提高檢察辦案效率,是檢察信息技術保障深入研究的課題。身為檢察技術人員,龔健認為自己責無旁貸,他主動承擔起新成立的數字檢察辦公室的工作,積極探索打造“數智”應用場景,以數字賦能檢察監督,監督服務社會治理,深化“數字+檢察”的深度融合,提升檢察新質生產力,推進檢察工作現代化。
2022年,龔健組織自主研發了全省檢察系統首個檢察聽證小程序“易聽證”聽證智能小助手,實現了聽證全過程線上辦理,可視化統計分析,進一步提升了檢察聽證工作質效。系統自投入使用以來,已舉行各類聽證案件209件,通過線上邀請聽證員517人次,開展遠程聽證154次,收到意見建議34件。竹山縣檢察院聽證員參與聽證率同比上升21%,案件聽證率同比上升35.8%。
2023年,竹山縣人民檢察院在辦理公益訴訟案件過程中,發現部分企業存在少繳漏繳環保稅的違法線索。龔健敏銳地意識到,這應該不是“個案”,多半是“類案”,可在檢察官們進一步調查過程中卻發現,因為生態環境和稅務部門存在企業涉稅信息共享不通暢、工作配合銜接機制不健全的情況,導致無法發現更多線索。
如何打通信息壁壘,能否通過數據碰撞“碰出”問題線索?龔健萌發了構建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的想法。
接下來,龔健就帶領同事一頭扎進“建模”工作中。無數個方案的討論研究,無數次推倒重建,3個多月的挑燈夜戰,環保稅少征漏征問題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終于問世。協調獲取模型數據16.4萬余條,通過數據比對,成功追繳環保稅19.5萬余元,挽回了國家財產損失,同時實現稅務、環保、住建等多部門數據共享和工作協作。模型在全國大數據法律監督平臺上線,并在全國檢察系統推廣應用。
隨著“科技強檢”、“智慧檢務”、“數字檢察”發展的推進,檢察院不斷加大對技術軟硬件設施的投入,院里帶“電”、沾“網”的工作,就是龔健的主場,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飯。他所負責的部門工作,近五年考核連續位列全市第一,他個人也先后多次被市、縣評為“能力作風建設標兵”。(李永芳 章鵬)
↑ 演示法律監督模型
↑ 維護機房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