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竹山縣始終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縣域學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堅持黨建引領,深化機制融合、活動融合、跨區域融合,構建縣域大思政教育特色教聯體——“紅之隊、綠之隊、藍之隊”,不斷推動縣域教聯體大思政工作的內涵式發展。
一、機制融合,構建大思政教聯體育人體系
思政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竹山縣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目標任務,以縣域教聯體建設改革為抓手,按照“以強帶弱,以大帶小、以城帶鄉、以老帶新”整體思路,重點圍繞構建大思政教聯體,分別組建凸顯紅色資源優勢“紅之隊”;堵河生態文明傳承保護的“綠之隊”和關愛學生心理健康的“藍之隊”。通過黨建聯建賦能、教師融通賦能、教學融合賦能、考評融匯賦能等方式,不斷建強大思政教聯體“三支隊伍”。一是黨建聯建賦能。加強基層黨組織對教聯體建設的引領作用。二是加強教師融通賦能。建立教聯體內學校教師交流機制是加快推動教聯體建設重要關鍵因素之一,制定《竹山縣教聯體學校教師交流實施方案》,近2年全縣義務教育階段教聯體學校教師交流總數達392人,占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總數的14.1%;其中核心校34名黨員教師帶頭,到成員校支教幫扶,有力助推了城鄉教聯體學校師資均衡,為質量提升夯實了基礎。三是教學融合賦能。根據“優勢互補、輪流承辦”的原則,全力推進教聯體學校教學管理計劃、教學進度、教學研究、課程建設、學業評價“五同步”,全縣教聯體學校累計開展教學教研等活動169場次,參與教師近3500人。先后16次組織聯校活動,14個學科93名教師跨校開展教研教改討論,核心校、成員校同20名市縣教師結對。四是考評融匯賦能。先后制定印發《竹山縣推動縣域教聯體改革發展實施方案》《竹山縣2024年教聯體建設工作方案》,成立工作專班,細化工作職責,對教聯體學校實行“捆綁式”監測評價。對根據交流教師工作業績,每年給予不同的積分獎勵,在崗位設置、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加分,具體考核量化,既有基礎得分,又有爭先進位剛性指標,讓每位教師都能夠跳起來摘桃子向優秀等次靠攏。
二、活動融合,豐富大思政教聯體育人載體
為有效解決縣域學校思政教育內容單一、資源貧乏等現實問題,全縣學校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圍繞建成的紅色資源“紅之隊”、生態環保“綠之隊”和心理健康“藍支隊”融入思政教育一體推進,通過豐富思政育人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一是以張振武小學·城關鎮明清小學等相關學校組建的大思政教聯體“紅之隊”為載體,積極整合校內資源,通過聯合教學實踐等方式組織學生互訪首義元勛張振武紀念館、許明清烈士紀念館、祭掃革命烈士陵園等紅色教育基地等,持續推動區域內學校思政育人活動。二是以柳林鄉中心學校、上庸鎮中心學校、官渡鎮中心學校、深河鄉中心學校和縣第二實驗小學等相關學校組建的大思政教聯體“綠之隊”為載體,充分利用地球日、植樹節、森林日、愛鳥周等環保主題節日,通過開展尋訪守井人、節水挑戰賽、環保小衛士演講賽、聘任環保小使者等活動,全方位地開展環保實踐教育活動,宣傳生態文明理念,努力創建“有溫度、有生命、有品質”的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學校。三是以縣職業技術集團學校、實驗小學、茂華中學等相關學校心理健康硬件、軟件優勢資源為主組建的大思政教聯體“藍之隊”為載體,重點關注離異家庭、單親家庭、貧困家庭、重組家庭的學生心理健康,定期開展公益性心理咨詢服務、宣傳教育、專題講座和高關懷“五個一”活動等。落實“三線五包”(即縣教育系統一條線、縣婦聯一條線、鄉鎮政府一條線;五包即教育局黨組(黨委)成員包聯系點鄉鎮中心學校(縣直屬學校)——中心學校書記包中學、校長包小學——學校校委會包年級——班主任包班——任教師包學生的一體化包鄉鎮、包學校、包年級、包班級、包學生,聯動全縣“愛心媽媽”結對關愛關懷學生,全面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通過大思政特色教聯體——-“紅之隊”“綠之隊”“藍之隊”融合活動的開展、示范、引領,輻射帶動全縣各中小學傳承紅色基因、增添保護“一泓清水永續北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身心健康快樂成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三、區域融合,拓展大思政教聯體深度廣度
傳統的思政育人工作僅限于校內開展,實施的主體是教師,受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受學校本身文化底蘊、硬件設施、師資隊伍等因素影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勢必要求秉持“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思維,充分發揮教聯體成員校、社會各類現有優勢資源、組織學生走出課堂,更多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用多樣的活動形式和豐富的活動內容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引導他們不斷感悟、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
2024年1月,大思政教聯體“紅之隊”竹山縣城關鎮明清小學與浙江省平湖師范學校附屬小學簽訂共建山海協作“教育共進聯盟”合作協議,共建“許明清大隊”(兩地因革命烈士許明清結緣,革命烈士許明清是浙江省平湖縣人,1946年許明清同志隨江漢軍區到達竹山縣后,留任竹山縣縣長)。4月1日兩校通過線上聯誼,同步直播“清明祭英烈 暖春寄相思”主題隊會,通過共植紅色文化底蘊,共研紅色教育課程,共享紅色教育成果,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6月5日,大思政教聯體“綠之隊”聯合竹山縣環保局組織部分師生參觀竹山縣污水處理廠,走進上庸鎮圣水湖國家濕地宣教館,并前往堵河流域開展清潔行動,持續增強學生“一泓清水永續北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4月上旬,大思政教聯體“藍之隊”與華中師范大學知行實踐教育研究院心理中心合作,啟動創建竹山縣心理教育實驗區(校)項目等系列活動,旨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全面提升縣域思政教聯體的育人功效。
竹山教育將始終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扣新時代新征程教育使命,全面構建以育人學堂、行走課堂、成長講堂為載體的“紅綠藍”思政育人體系,持續打造機制融合、活動融合、區域融合思政育人機制,全面推動思政課程建設內涵式發展,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孫迪、龔艷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