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隨著夏至節氣的過去,竹山縣的“三夏”戰役圓滿落幕,為上半年的“三農”工作畫上了階段性句號。現在,讓我們一同檢視這份沉甸甸的“半年報”,細數竹山在農業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方面的累累碩果。
竹山縣上半年農業基本盤扎實穩定,春播作物面積達到30.85萬畝,夏糧油總面積攀升至35.51萬畝,總產量喜獲6.29萬噸,總產值躍上3.7億元臺階,實現面積、產量、產值的全面增長。蔬菜產業欣欣向榮,新增設施蔬菜基地與露地蔬菜基地,播種面積擴展至16萬畝,產量高達16.2萬噸,產值直逼15.6億元。畜牧業與漁業亦不甘落后,總產值分別達到了6.4億元和在設施漁業上突破14萬立方米的新高度。
特色農業發展步入快車道,茶葉、食用菌、中藥材、小水果等產業產值紛紛躍升,其中茶葉產值高達21.2億元,食用菌綜合產值更是達到13.6億元。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如雨后春筍,新增20家家庭農場和22家農民合作社,申報市級以上農業經營主體41家,品牌建設與三產融合步伐加快。舉辦了以“武當山茶”茶旅文化為主題的6大茶旅文化系列活動,進一步宣傳推介竹山茶產業;組織了5家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兩品一標”認證,申報市級龍頭6家以上。系統謀劃我縣土特產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打造“禮遇茶香”“禮遇山珍”等5大系列產品,已亮相市場。桃花源街區的熱鬧開街,吸引了超150萬人次的游客,帶動了農產品銷售的新高潮,電子商務銷售額預計將達到31億元,為農業經濟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
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與拓展,通過精準施策,全縣累計幫助2650戶風險戶走出困境,發放助學資金1573萬元,惠及學生2.3萬人次,開展111場招聘活動,提供1.2萬個崗位,截至5月底,全縣脫貧人口外出務工就業51747人。小額信貸貸款發放2.54億元,79家入駐供應商在“扶貧832”和社會扶貧網平臺入駐,上線商品數量1349個,扶貧產品線上累計銷售1061萬元。扎實開展易遷后扶工作,謀劃后扶項目1169萬元,以工代賑項目400萬元,為貧困群眾自主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同時,農村面貌煥然一新,143個村莊規劃藍圖繪就,戶廁改建、道路鋪設、網絡覆蓋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速,法治鄉村、平安鄉村建設成果顯著,為鄉村治理提供了良好范例。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竹山縣多渠道引才,實施人才“凈流入”行動,實施“名校名院名所”引進計劃,建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才工作站”,以“春風行動”“才聚十堰 圓夢車城”等活動為載體,扎實推進大學生留(回)竹工作,組織開展招聘活動99場,提供就業崗位近1171個,達成就業意向2054人。多措并舉育才,通過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在外優秀人才回引、農業科技人才選派、鄉村公共服務人才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下沉等“五個一批”培育鄉村振興人才,完成茶園管護、農村電商等實用人才培訓73期4771人次。落實“頭雁”人才培訓、領軍人才培訓、鄉村CEO培訓20余人,推介“科技特派員”“一品多名技術員”“特聘農技員”91人,為鄉村振興戰略注入了新鮮血液,構建起一支高素質的“三農”工作隊伍。
回顧上半年,竹山縣在“三農”領域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僅守護了糧食安全的底線,更是在農業現代化、農村發展、農民增收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展望未來,竹山將繼續乘勢而上,以強縣工程為牽引,深化鄉村振興戰略,用實際行動繪就一幅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壯麗鄉村新圖景。(喻登輝 毛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