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恭喜你,又被評為十星級文明農戶了。”
“老劉這個十星戶我還是心服口服!”
說起劉仕貴,店子街村的村民們都是贊不絕口:“老劉可是個閑不住的人,教徒弟雕刻、帶廣場舞隊演出、幫助村里搞建設,哪都沒少他!”
今年56歲的劉仕貴是土生土長的麻家渡人。麻家渡鎮是綠松石之鄉,在這里有一群癡迷石頭的人,劉仕貴就是其中的一個。
1994年,為了把綠松石生意做大做強,他自費到北京、河南、西藏等地考察綠松石市場,看到外地企業將竹山的綠松石原材料買回去加工成精品,價格呈十倍、百倍地增值,他在痛心之余也下定決心,不能停留在簡單的原石買賣上,只有精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才能提高商品附加值。
1995年,劉仕貴在麻家渡集鎮上率先辦起綠松石加工廠,利用當地充足的綠松石資源,走上了一條綠松石精加工之路。而他自己也醉心于綠松石雕刻工藝。
雕刻是一份苦差事,從設計到雕琢,再到打磨拋光,考驗腦力、眼力、體力、耐力,完成一件作品要花費很長時間。打磨拋光時需要不斷淋水降溫,雙手長期泡水發白變形,還要忍受刺耳的機器噪音,沒有堅強的意志很難堅持下去,劉仕貴卻做到了,十年如一日的勤奮努力讓他成長為雕刻師傅。
二十多年的艱苦創業,他憑著巧妙的構思取材和精湛的雕刻技藝,設計開發出了綠松石雕刻類、首飾類、金銀鑲嵌類、文房四寶類、觀賞類、雜件類等近1000多個系列產品,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銷售市場,產品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先后在集鎮、十堰市開辦多個綠松石直銷專賣店。
一人富不算富,他累計招聘農民工、下崗職工、家庭困難群眾等40多人,閑不住的他還免費教雕刻技藝,帶領鄉鄰一起增收致富。
這幾年廣場舞以其獨特的魅力,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麻家渡鎮的廣場舞隊也逐漸多了起來,劉仕貴發現,隊伍多但還是以自娛自樂為主,這些要強的姐姐們基本少有上臺演出的機會,缺乏展示的舞臺。
閑不住的劉仕貴突發奇想,希望組建一支“80后”廣場舞團,豐富小鎮年輕人的文化生活,也能讓他們走出去展示自己。于是,組建舞團、找訓練場地、配齊音響設備、找老師輔導,策劃鄉村“春晚”節目、參加各類公益演出、代表本鄉鎮參加縣級賽事,在鄉村文化振興的路上,老劉忙得不亦樂乎。
村里黃奶奶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不幸遇難身亡、兒媳改嫁,孫子初中畢業就出門打工,小兒子一家常年在外務工,留下老人一人看家。
老人體弱多病,思念親人常常以淚洗面。劉仕貴得知后,多次上門幫扶照顧。有次走訪時遇到老人家腰痛發作,劉仕貴立馬從口袋掏出500元錢,還帶著老人打針治療。劉仕貴的熱心之舉感動著老人,也感動著鄉鄰。村干部說“劉仕貴不僅生意做得大,也是個熱心腸人,誰家有事他是真幫忙!”
2023年冬,劉仕貴得知鎮上開展“照亮回家的路”項目,馬上捐款7000元用于購置路燈,幫助村民解決夜間行路難問題;店子街村四組15戶人家因土路出行難,他主動拿出3萬余元,硬化水泥路面200多米,幫助村民們擺脫了雨天一腳泥、晴天一身灰的狀況。
“老劉有錢有閑,喝喝茶旅旅游多快活,可他就是個閑不住的熱心人!”
2024年5月,在店子街村組織的“十星級文明農戶”評選活動中,劉仕貴再次被評選為“十星級文明農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