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今年以來,大廟鄉圍繞鄉村建設“六件事”,堅持深入農戶找需求、制定清單抓督辦、明確任務抓落實,在“幼有所育、老有所養、廁有所改、污有所治、丟有所分、路有所通”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打造幼兒托育中心,托舉幸福童年。堅持“以學校為主體、以村組為基礎、以陣地為載體”的多元服務格局,爭取資金170萬元完善中小學校配套建設,鄉賢捐資助學25萬元,開展送教上門70余次,組織醫務人員入校巡診2次,建成四莊坪、大廟、馬河3個幼兒管護中心,開展兒童啟蒙教育、心理輔導等課堂外文體活動。
建設養老照料中心,用心呵護“夕陽紅”。整合鄉村文化站、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村級衛生室等資源,推行積分獎勵,用好“鄉賢五老”文化載體,整合文化能人和技藝匠人資源,探索建立智慧安幼養老服務體系;建成3個養老照料中心,2個村級老年殘疾人康復訓練中心,成立7支“夕陽紅”廣場舞隊、5支鑼鼓表演隊,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精細化開展養老服務,對297名特困老人落實專人包保監護,對2638名老人落實鄰里互助、黨員干部包保。
扎實開展“廁所革命”,助力愛國衛生運動。樹立“小廁所、大民生”的理念,召開廁所改造現場培訓會2次;建成水沖式衛生廁所2468個,完成廁所改造848個,2023年完成農村廁所改造23座,占全年任務量的80%,衛生廁所普及率88%。
全力做好污水處理,讓農村環境更美好。依托集鎮大型污水處理廠,實施污水管網延伸工程,集鎮污水管網入戶率85%,日處理能力300噸;完善5個污水處理人工濕地配套建設,強化集鎮周邊污水處理片區組網和規范運行;解決3家企業、4個集中安置點、10個村民小組污水處理問題,日處理能力達100噸。
健全垃圾分類體系,共建美好家園。組織鄉村干部外出學習垃圾分類,在4個村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和積分制管理;建立“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鄉轉運、集中處理”的垃圾處理體系,投資20萬元購置垃圾清運車1臺,采購分類垃圾箱80個,建成垃圾分類處理平臺8個,配套愛心超市、積分兌換。
推動農村公路建設,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建成通組入院路5公里,農戶微循環路1.8公里,投資10786.6萬元建設大廟集鎮至鄂陜界城門洞改擴建工程;完善公路管養機制,96公里農村公路落實專人定期養護,開展農村公路安全隱患整改,安裝鋼護欄2.4公里;新安裝路燈120盞,進一步完善鄉村道路警示標志,確保鄉村道路安全。
下一步,大廟鄉將以能力作風建設為抓手,以“百日賽馬”為契機,持續推進鄉村建設“六件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毛琳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