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群眾需要什么,黨員就干什么。今年以來,竹山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結合開展“下基層、訪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建立了常態化走訪慰問退役軍人、包保小區居民和鄉村振興駐點村農戶的機制,規定全系統黨員干部根據工作實際,每月不少于4次深入一線走訪,取得了“走訪一批、慰問一批、解決了一批民生問題”的活動效果。僅今年3月以來,累計走訪退役軍人3000余戶、社區居民400余戶和駐點村群眾220余戶,走訪退役軍人企業和包聯企業35家,解決問題126個,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好評。
徒步走訪,全面掌握“第一手”情況
宣講惠民政策、了解家庭生活情況、了解企業發展情況、開展小區“六亂”治理……竹山縣退役軍人事務系統黨員干部常態化走訪以來,徒步走進城區大街小巷、社區居戶,走進鄉村田間地頭、村莊農戶,走進企業車間、創業商戶,開展“走訪慰問座談”活動,用筆記本、手機鏡頭記錄發現的問題。
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勇在徒步走訪時,發現鄉村振興駐點村葉才兵家里沒有存儲足夠的生活物資,深入了解后,李勇得知該居民一家3口的智力有問題,不會安排生活,但都是低保戶。為此,局黨組發動志愿者為其整理了家庭衛生,添置了生活用品,購置了大米、油等生活物資,通過與村委會商討,一起定期關心該戶的生活。“徒步走訪最能了解真實情況,與群眾的距離也更近了。”李勇說道。
3月份以來,該局組織黨員干部通過廣泛聽取了社區居民、駐點村村民和全縣退役軍人家庭生產生活、常態化疫情防控、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等13個方面的意見建議899條。通過梳理,需現場答復、解釋的773條,需要解決的問題126個。
現場拍板,現場能解決的必須立即解決
竹山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除定期走訪外,依托“竹山退役軍人”微信公眾號、社區微信群等設立的民情服務平臺,發動村(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網格員收集問題。規定對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能辦即辦,有力提升了問題辦理質效。
城關鎮北大街社區化工化肥小區居民反映,小區內廢舊車輛長期停放和一盞太陽能燈突然不亮了,社區網格員第一時間將問題上傳給社區微信群服務平臺管理員歐家順。“當晚就有人聯系,隔天就清理了廢舊車輛,太陽能燈也亮了。”網格員楊明菊說,“提出的問題立馬能有人受理,并且很快就得到了解決,為群眾辦了一件實事,自己很受鼓舞。”
移民局小區彭耀明家的門燈壞了,只有老人和兩個小孩在家,尤其是晚上行走極不方便,老人反映后,該局走訪人員自掏腰包購買了燈、閘、線等,請來電工師傅當場修好,不到1個小時就解決了,方便了出行,老人連連言謝,感激不盡。該局的黨員知道這件事后,紛紛行動起來,或慷慨解囊救助弱勢群體,或到獨居老人開展志愿服務。
據悉,實地走訪、微信平臺等受理各類民生需求訴求有94件可以現場解決的,全部在現場辦結。
“三單”管理,群眾期盼的力所能及的解決
竹山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規定,對不能現場解決的問題全部帶回,局黨組進行全面分析,形成分析報告,實行“三單”管理(問題清單、任務清單和效果清單),確保走訪反映的民生問題得到有效落實,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復。同時對在本單位完不成的問題,形成建議清單,分別推送給相關部門,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
走訪人員得知深河鄉茅壩村退役軍人王順海因患病治療費用較高,家里難以承擔時,走訪人員立即將這個問題帶回,交局黨組會討論,討論結果是用關愛基金進行幫扶,并限定承辦時間必須在一個星期內,由走訪工作人員跟蹤盯辦。不到一個星期,一筆關愛資金就到了王順海的賬戶,回訪時,王順海雖然不能用語言表達(因病不能發音),當時淚流滿面,十分感激。
據統計,該局帶回需解決的問題32件,由局18名黨員干部結對包保解決。目前,已解決問題31件,通過回訪,滿意率達100%。(曾章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