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小區環境有人清掃,安全有人值守,訴求有人解決。在城關鎮東門社區,“紅色物業”的建立讓“三無小區”的管理有序了,居民享受著更多的生活便利。
走進生資小區,院內清掃的干凈整潔,車輛有序停放于車位線內,居民和車輛必須通過打卡和掃碼方可出入,而小區內的安全也由保安24小時值班值守。“現在衛生條件好了,大門有了門禁,還有專人管理,安全多了!”提起眼前的可喜變化,已在小區居住了40年的王大喜高興不已。
生資小區建于八十年代,現有居民219戶380余人,由于管理不到位,是典型的“三無小區”。今年8月初,東門社區決定以生資小區為突破口,探索建立“三無小區”的創新管理模式,以此推進小區基層治理。由社區黨支部牽頭,成立業主委員會,引進紅安物業公司負責小區日常管理,積極探索“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的“紅色物業”模式,改變過去社區不參入,物業管理不規范,小區亂象多的現狀。經過兩個月的努力,生資小區管理規范,秩序井然,居民反響好。
在推進 “紅色物業”中,東門社區著力加強物業服務居民的能力。物業公司主動上門到居民家中了解訴求,并反饋給社區,社區再組織物業、居民共同協商解決,讓居民的“堵點難點”問題得以及時解決,暢通服務居民“最后一公里”。
東門社區還將對7個“三無小區”建立“紅色物業”,著力打造小區基層治理新亮點。“下一步,我們把東門社區‘三無小區’劃成4個片區,采取三種模式,封閉式管理、自治管理和委托管理,以此創新基層治理管理模式。建立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東門社區黨支部書記馬長清說。 (王 銳 儲 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