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那一本四書集注和一個墨盒,還有五顆子彈,是我五年前在山里溝老龍寨附近的一段楚長城城墻的縫隙里找到的,據說是當年中原突圍時,李先念的部隊和國民黨反動派軍隊在這里打了一仗,可能是那時留下的。”4月22日,竹山縣竹坪鄉六合村村民陳廣平介紹說。
今年40多歲的陳廣平回憶,2015年他在老龍寨附近采集山間藥材時,看見一段楚長城的城墻上有一個洞,他好奇地把手伸進去摸,看有什么沒有,果然發現了一本書和一個銅盒子,還有幾顆子彈,就一直珍藏著。
據當地知情人賴書新講,1946年,李先念領導的部隊在中原突圍時,大部隊和輜重沿著漢白公路從竹山縣護駕向西轉移至安康。國民黨反動派的部隊在護駕埋伏等候,對李先念部隊進行圍追堵截。李先念的部隊沒有從護駕大道行進,改道從護駕西河村的下河蒲繞道直赴安康。為了牽制并轉移敵人的視線,造成主力要從銅錢關向西的假象,李先念專門安排了一個連的兵力從護駕到竹坪,從而掩護主力部隊順利突圍。
掩護部隊從護駕到竹坪,沿著陳家河流域一路向西,從山里溝過銅錢關,在山里溝果然遭到敵人伏擊。主力部隊在這個連的掩護下,成功突破了敵人追堵、截擊、合圍,歷經艱險,最終勝利地進入陜南,與在當地堅持斗爭的陜南游擊隊會合,成立了鄂豫陜軍區,創建了游擊根據地。這個連的掩護部隊最終也在陜南與主力部隊匯合。
據說,當年李先念部隊的這個連,在竹山縣竹坪鄉沈家營村一戶劉姓大戶人家借了糧食,作為部隊的供給,讓戰士們吃飽后,好從竹坪鄉六合村山里溝的大界嶺過銅錢關。山里溝通往大界嶺有一個地方,山勢險要,兩山之間只有三個人可以并排前進,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經過打探,大界嶺有國軍憑借天險嚴防死守,在銅錢關關口國民黨反動派軍隊早就憑借著古代的楚長城關隘,阻擋李部的去路,要將這支部隊消滅在湖北境內。知道這個消息后,掩護部隊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從山里溝內的另外一條小溝,走老龍寨繞過敵人的防線。當掩護部隊爬上老龍寨時,發現敵人也早有防備,剛剛從大界嶺趕到這里來,人困馬乏,正在老龍寨下埋鍋造飯,掩護部隊居高臨下,立即發起進攻,在猛烈的火力下,將敵人全部消滅。激戰中,掩護部隊的連長負傷了,被當地村民用擔架抬到小楊溝口治療,因傷勢過重壯烈犧牲,被埋在了小楊溝口,后來修建店坪水庫時,當地人找到了這名烈士墳墓,遷移到跛子灣?一個小山頂的一塊平曠的地方埋葬。
據附近村民講,在生產隊開荒種地時期,有農民在老龍寨下面開荒挖地時,發現了不少子彈殼和炮彈殼。
據當地老年人分析,那本銅板四書集注和一個有青天白日圖案的墨盒子,還有幾顆子彈,可能就是一位識字的國民黨部隊士兵歇息時,藏在城墻的縫隙里的,后來遇到了戰斗,也沒有來得及拿走。由于城墻縫隙面上可以防水,離地面較高,所以一直保存完好。(張云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