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兒童手足口病?
兒童手足口病是一種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傳染性強,該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嬰幼兒,全年都可發生,以4~9月多見。患兒感染病毒后,多以發熱起病,一般為38℃左右,發熱同時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現皮疹,或出現口腔粘膜皰疹。多數病例經對癥處理后,可在7~10天內康復,少數重癥患兒伴有肺水腫、腦炎等嚴重疾病,并會造成死亡。
2、手足口病的四種傳播途徑?
⑴兒童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傳播;
⑵患兒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
⑶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可造成傳播;
⑷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嚴可造成傳播。
3、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⑴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做到飯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⑵喝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飯剩菜要充分加熱后再食用;
⑶盡量少帶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特別是盡量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⑷注意搞好孩子營養的合理搭配,讓孩子休息好,適當曬太陽,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⑸注意家庭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家庭成員的衣服、被褥要在陽光下曝曬,經常對孩子居住的房間進行通風換氣;
⑹家長平時要多注意觀察孩子身體狀況的變化,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出疹等表現,應盡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并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⑺學校、托幼機構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觀察與治療;
⑻學校、托幼機構應每日對玩具、用具等進行清洗消毒,減少間接接觸傳播;
⑼加強醫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內交叉感染;
⑽加強食品與環境衛生工作,減少手足口病經食品及場所傳播。
4、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家長該怎么辦?
⑴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
⑵暫停去幼兒園和學校,避免傳染給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據醫生建議,決定是否留院觀察或住院治療;
⑶患兒的家庭應使用肥皂、84消毒液對日常用品、玩具、尿布進行消毒,對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劑或漂白粉消毒;將衣被用陽光曝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⑷小學、托幼機構等兒童集體生活、學習的場所,要做好晨間體檢,發現有發熱、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長帶小孩去醫院就診,同時報告當地疾控中心。患兒應在家中休息,不宜繼續上學。 (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