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縣地膜覆蓋栽培馬鈴薯面積較大。近期地膜覆蓋馬鈴薯正處現蕾至開花階段,由于雨水較多,馬鈴薯晚疫病有爆發成災趨勢,部分地塊已成片發病,目前急需采取以下措施,對已發病田塊進行重點防治,對未發病田塊進行普遍預防。
1、封鎖中心病株。對剛剛發病的田塊,發現中心病株及時拔除,帶出田間深埋,不可隨意將病株拋棄在馬鈴薯田周圍。對已經成片發病的馬鈴薯田,如果沒有特效藥,可趁早晨有露水時撒新鮮草木灰,改變莖桿、葉片表面PH值,惡化病菌侵染條件,防止病害繼續傳播擴展。另外,撒施鮮草木灰,還可起到補施鉀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作用。
2、根部施藥。在馬鈴薯現蕾期至開花期,發現中心病株出現后,及時用甲霜靈錳鋅(或甲霜靈)顆粒劑、瑞毒霉錳鋅(或瑞毒霉)顆粒劑拌細土施入根部,或者用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兌水灌根,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
3、莖葉噴霧。在沒有特效藥劑時,用波爾多、硫酸銅、代森鋅、百菌清、乙磷鋁等常用藥劑兌水噴霧,可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若使用甲霜靈錳鋅、瑞毒霉錳鋅、安克錳鋅、殺毒礬、百泰、雷多米爾、大生M-45、杜邦克露等農藥,防治效果更為顯著。為了防止病菌對農藥產生抗性,最好將幾種藥劑交替使用,視發病情況連續噴藥2—3次,每次間隔4—5天。若雨水頻繁,噴藥間隔時間還應縮短,同時多噴1--2次。另外,中心病株周圍30--50米范圍內,噴藥應特別仔細,要用藥劑將馬鈴薯地上部分莖葉全部濕潤,以水不下滴為度。
4、噴施多效唑。在馬鈴薯花蕾期結合防病噴施多效唑,可有效控制地上部植株生長,降低田間空氣濕度,改善通風透光,進而減輕馬鈴薯發病,同時還可明顯提高產量。
5、增施鉀肥。除撒施草木灰外,還可結合防病噴施磷酸二氫鉀,在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同時,提高馬鈴薯產量。
6、清溝排漬。對地勢低洼,易漬水的馬鈴薯田塊,在高壟栽培的基礎上,中后期一定要注意開溝排漬,以降低田間濕度,抑制病害發展。對未覆蓋地膜的發病田,應加強中耕培土,一方面起清溝排漬、降低濕度作用,一方面阻止地上病菌滲入塊莖,減輕薯塊發病率。(熊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