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現場公布監控錄像片段
云南網訊(記者 彭錫 攝影報道)12月16日,昆明市檢察院、公安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就盜竊嫌疑人邢鯤在小南門派出所候問室死亡事件進行通報,并現場公布邢鯤自殺時的監控錄像。圍繞這段視頻,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諸多網民對再次通報的結果以及視頻的可信度表示質疑, “紙幣能否打開手銬?”、“打結鞋帶能否承受嫌疑人的體重?”與“邢鯤衣物為何是銀白色?”等焦點問題也成為網友們討論的熱點,同時,死者家屬提出了多個疑點。所有矛頭直指昆明警方公布視頻的真實性。
12月19日、20日兩天,云南網就許多網民與家屬關心的問題專訪了昆明市公安局五華分局以及區檢察院等相關單位。在兩天的采訪中,昆明市公檢部門向記者展示了相關證據,并用現場實驗以及開放小南門派出所候問室等方式回應了網民的質疑聲。
這手銬與銬住邢鯤雙手的手銬屬于同一類型
疑問一:紙幣能打開手銬?
網友質疑聲音: “雙手銬著手銬,還能用人民幣開鎖,邢鯤比劉謙牛多了。”
邢才芳(邢鯤父親):“我可以略帶諷刺地說,如果真是這樣,我兒子太有才了,他應該去當間諜。”
現場直擊:紙幣開手銬
在五華區公安分局內,該公安局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展示了一段用一元紙幣打開手銬的視頻。記者在播放的視頻中看到,錄像中的人用手抓住手銬,并逆時針拉動,以證明手銬完好。然后用一元紙幣進行不斷折疊,之后將折好的紙幣插入手銬鑰匙孔中,嘗試轉動了幾次,不一會手銬就被輕松打開,整個過程花費時間不到一分鐘。之后,警察將此人雙手銬住,該人用同樣的方式打開了手銬,整個打開的過程花了一分三十秒左右的時間。
警方回應:紙幣確能打開手銬。
五華區公安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16日五華區公安局向媒體做出通報之后,五華區公安局于次日進行了求證。該局向在押的案犯進行了詢問,結果多人表示可以用紙幣打開手銬,隨后他們選取了其中一位犯人錄制了這一段視頻。
“該名犯人用紙幣打開的手銬就是用來銬住犯罪嫌疑人邢鯤的手銬型號。”該負責人表示,“手銬是約束嫌疑人手臂的一種警械,作用僅僅是約束,而不是防盜。手銬鎖的原理相對較為簡單,就是一個較為簡單的齒輪反鎖機構原理。鑰匙的作用就是挑開環反鎖機構上的環片,從而將手銬打開。只要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不僅僅是紙幣,就是報紙等其他紙質物品,也能將手銬打開。”
“警方在多年的辦案中,的確發現過類似案例。經試驗,有一定難度,普通群眾肯定是想象不到的,不過比較有經驗的慣犯的確可以打開,錄像也可以作證。”此負責人說,“該名犯人用紙幣打開的手銬就是用來銬住犯罪嫌疑人邢鯤的手銬型號。”
這是與邢鯤在候問室內腳上穿的一樣的鞋以及鞋帶
四次折疊之后的單根鞋帶
疑問二:鞋帶能否承受一個成年人的重量?
網友質疑聲音:“小小鞋帶能夠懸起一個成年人的重量直至奪命?”
現場直擊:鞋帶吊重驗證
在五華區公安分局,分局的相關人員與記者對找來的一雙與邢鯤死亡前穿的美國制5.11鞋進行了吊重驗證。經測量,該鞋解下來的一只鞋帶長約1.71米,直徑約4毫米。在戶外,現場的一名男記者用雙手掛在公安人員打好的鞋帶結上試驗,結果發現,盡管該記者身背一個內置重量為5公斤的背包,打結的鞋帶依然能夠輕松承受他加上背包的重量,該記者表示,他的體重超過了70公斤。
警方回應:鞋帶可承受75公斤以上重量。
五華區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死者邢鯤體重約為65公斤,遠低于75公斤,“現場實驗證明,鞋帶承受75公斤的重量都沒有問題,承受邢鯤的重量就更沒有問題”。
疑問三:尸體背部為何有傷痕?
邢才芳質疑聲音:“我兒子在進入候問室前簡單體檢時身體良好,為何死亡照片顯示背部有傷痕?”
現場直擊:傷痕照片展示
五華區公安局用幻燈片向記者展示了三張照片,分別是邢鯤死后第一時間于候問室內現場拍攝的,檢察院辦案人員與法醫到達后檢驗時拍攝的以及家屬拿出的背部傷痕照片。
記者發現,除了最后一張相片顯示死者背部有一塊“傷疤”之外,其他兩張照片中,死者背部皆完好無損。
檢察機關相關人員表示,檢察機關技術人員于2009年12月12日上午第一時間到達邢鯤死亡現場,立即進行相關檢驗工作。肩背部未發現損傷。2009年12月15日,檢察機關技術人員對邢鯤尸體進行再次檢驗時,發現右肩胛部有一3×4厘米表皮擦挫傷。
“在法醫學檢驗中,輕微的、局限性的表皮擦挫傷早期未能反映出來,隨著時間推移,表皮損傷發生皮革樣化,該表皮擦挫傷顏色逐漸變深,就會顯示出來,這種情況是常見的。尸體的這種變化,進一步說明邢鯤右側肩胛部的表皮擦挫傷程度輕微。”法醫介紹。
警方回應:為一3×4厘米表皮擦挫傷
昆明市人民檢察院技術處給出的書面說法是:經檢察機關法醫檢驗,死者邢鯤右側肩胛部檢見3×4厘米表皮擦挫傷,該皮膚損傷僅限表皮層,程度輕微,范圍局限,該范圍無組織缺損,對應部位肋間區軟組織無損傷、出血,肋骨無骨折,胸腔未見積血。
除了記者的反光皮包之外,黑色衣褲都“變”為白色
黑色皮衣顏色基本沒變,黑色褲子變成了白色
疑問四:死者衣物為何為銀白色?
尤增強(邢鯤舅舅)質疑聲音:“視頻中那個人穿的衣服不是邢鯤在派出所時所穿的衣服,我懷疑他不是邢鯤。”
邢才芳:“警方公布的錄像上死者穿著淺色衣服,難道臨自殺前還要換裝嗎?”
現場直擊:小南門派出所候問室現場試驗
得到相關部門的允許,記者一行來到了小南門派出所候問室,查看了犯罪嫌疑人邢鯤死亡的現場。通過現場查看與實驗,記者發現,在監控攝像頭錄下的畫面中,除了黑色的包顏色未變之外,記者的一身黑色衣褲竟然“變”成了銀白色。
而身穿黑色皮衣以及黑色褲子的另一名記者在監控中顯示的是黑色衣服與白色褲子。
警方回應:監控視頻顯示的衣物顏色由衣物自身的材質決定。
小南門派出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候問室安裝的是一個紅外線監控探頭,攝像頭原理與夜視儀有些相似,不同顏色、質地的衣物在監控屏幕上會有不同的變化。”同時,他還表示,邢鯤死前身穿的是黑色不反光衣物,因此,“監控錄像中看起來是淺色衣物其實是攝像頭工作原理造成的。”
實驗的記者跟門還有一段距離,但是通過監視鏡頭已無法看見其上半身
安置在墻角的攝像頭
疑問五:監控為何存在死角?
網友質疑聲音:“為何一到關鍵時刻,監控錄像就不完整?” “約14厘米高、面積為0.16平方米的監控死角?——原來‘死角’這么小!在這么小的盲區里,怎么會遮蔽一個成人的自縊行為呢?”
現場直擊:監控畫面只能覆蓋候問室絕大部分候問室區域
記者在小南門派出所候問室內看到,監控鏡頭安放在對門的墻壁頂端,離地面約3米,攝像頭與墻壁呈60度左右的夾角。之后,記者又來到監控室查看,發現監控畫面只能覆蓋從安裝攝像頭的這堵墻壁到鐵門底部的絕大部分候問室區域。
警方回應:候問室跟看守所不一樣,室內確實存在監控死角。
“候問室跟看守所不一樣,室內確實存在監控死角。”五華區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其實,今年公安廳提出來對于候問室安裝監控攝像頭的要求是‘有條件的(地方)配備’,并沒有制定一個標準的要求。不過,在這個事情發生后,我們五華區派出所內的候問室將會按照看守所內的監控標準,安裝攝像頭進行監控全覆蓋。”
門邊墻壁有寬約7厘米,高約50厘米的凸出墻
疑問六:邢鯤能把鞋帶拴到2.3米處的通風口并自縊?
網友質疑聲音:“身高1.64米的邢鯤能把鞋帶系在鐵門上方離地面2.3米處的觀察通風口的橫向鋼筋上而自縊,那么地上有凳子嗎?如果沒有,他是怎么把鞋帶拴到那么高的地方上去的?又是怎么把自己套進死扣的?”。
現場直擊:候問室現場查看
記者在小南門候問室內看到,與門相鄰的墻壁有高約50厘米,寬約7厘米的凸出帶,用腳可以勉強支撐。
警方回應:門邊的墻壁可以支撐。
小南門派出所相關人士表示:“候問室內沒有凳子,但是門邊的墻壁(墻角凸出帶)可以作為支撐,使死者能夠將鞋帶拴在通風口的鋼筋上。”
疑問七:死者真的是自縊?
網友質疑聲音:“死者死于自縊?難道不是‘躲貓貓’死的?” “死于自縊?不是受刑訊逼供死的?打死也不信。”
警方回應:自縊身亡。
五華區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于16日新聞通報會上公布了可以公布的錄像畫面,目前完整的錄像已經交由檢察院封存,這是規定程序。錄像能夠證明邢鯤進入派出所的時間以及在死亡前確實是一個人呆在候問室,(沒有人進行刑訊逼供)。”
五華區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的相關負責人說:“我們正式鑒定結論在19日下午4時出臺,并于17點20分正式向家屬進行了鑒定結果通報,其結果是自縊身亡。”
疑問八:死者自殺動機是什么?
網友質疑聲音:“作為一個幾進幾出的慣犯,邢鯤心理素質有那么差么?他的自殺動機是什么?” “他已經有了女朋友,怎么可能想著去自殺?”
警方回應:正在調查
對于邢鯤自殺動機的問題,五華區公安局辦案人員表示,他們現在也不清楚邢鯤的自殺動機。 “這是個比較復雜的問題,要分析研究他的家庭背景,生活和工作環境,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和過程,以及這次自縊前的心理變化等。目前由省、市相關人員組成的聯合調查組正在對此進行調查。”該辦案人員表示。
疑問九:死者家屬能否申請省外鑒定機構進行尸體鑒定?
網友質疑聲音:“省內的檢察院鑒定會不會受到公安機關的‘影響’,從而使鑒定結果不真實?”
劉曉原(一直與邢才芳保持緊密聯系的律師):“廣西法官黎朝陽死后,當地鑒定說是猝死,家屬不服后委托了北京的鑒定機構做鑒定,結果才真相大白。”
警方回應:如家屬對鑒定結果存疑,可以申請省外專家進行鑒定。
五華區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負責人表示:“我們向家屬通報了鑒定結果,家屬提出了兩個問題。其一是要求查看死者生前被抓后從交菱派出所送到小南門派出所身亡期間的所有活動情況錄像;其二是對死者死因有疑義,申請要求補充鑒定。如果家屬對鑒定結果存疑,要求省外的專家來鑒定,這也是可以的。”
同時,面對網民的諸多質疑,昆明市公檢部門相關領導也表示:“我們的工作的確也存在疏漏,比如說死者能將紙幣跟鞋帶帶入候問室,是我們檢查出現了疏漏,工作沒有到位所致,我們將對相關涉案人員進行處理,并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改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