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參加高層次學歷教育、全國司法資格考試、推行優(yōu)秀法律文書評選和案件月評查制度、加強信息調研工作,是竹山縣人民法院在“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活動中全力打造學習型法院和學習型法官而采取的五項措施。
竹山是國家級貧困縣,經(jīng)濟發(fā)展相對滯后,工作條件差,優(yōu)秀法律人才不愿來,法官隊伍素質整體偏低,斷層嚴重。為從根本上扭轉法官隊伍素質落后狀況,竹山縣人民法院黨組一班人在隊伍建設中注重內部挖潛,全方位、多層次地提高法官隊伍的綜合素質,該院出臺了一系列的關于加強素質教育的多項激勵制度。一是加強學歷教育。要求45歲以下的法院干警,在三年內必須達到法律本科學歷。對參加專升本學歷教育的干警,在學習時間上給予保障,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學歷,核銷部分學費,給予獎勵;二是鼓勵未取得法官資格的書記員參加全國司法資格考試。凡考試合格的及時晉升為助理法官,頒發(fā)獎金400元;三是開展法律文書月評查活動。對評選出來的優(yōu)秀裁判文書,向上級法院推薦參加優(yōu)秀法律文書評選,并向社會公示,被上級法院錄入優(yōu)秀裁判文書匯編的給予獎勵。一年三次被評為最差法律文書等次的,不得參加年終先進個人的評選,借以提高裁判文書制作質量;四是堅持案件月評查制度。對上月審結的案件,下月20日前報審判監(jiān)督庭逐案評查,指導整改并予以通報。對評為不合格案件的,與主審法官的“德、能、勤、績”掛勾,實行錯案責任追究;五是明確調研任務,要求助理法官以上職務的,每年必須結合審判實踐,撰寫一篇質
量較好的調研文章,被上級法院采用的,每篇給予100元至1000元的獎勵。通過這些強有力的措施,極大地激發(fā)了全院法官學習法律業(yè)務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法官從“經(jīng)驗型”向“學者型”、“專家型”的轉變,用理性的思維、慎密的語言,嫻熟的法學理論,確保司法公正,確保司法為民。
新舉措帶來新氣象,目前,該院已有三名書記官順利通過全國司法資格考試,三十人獲得了法律專業(yè)本科學歷,二十余人正在專升本學習之中。今年一季度該院法官撰寫的調研文章6篇被中央、省、市級相關刊物采用。業(yè)務素質的提高也使案件數(shù)量和質量有了一個較大幅度的提升,元至4月份,收案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6.8%,結案率上升5.6%,案件的上訴改判率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2%。(袁勤 劉倫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