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長沙市某宿舍平房里,張春蓮老人坐在飯桌旁。圖/瀟湘晨報滾動新聞記者 趙尚渝
張春蓮老人手里握著救助金的領取證。圖/瀟湘晨報滾動新聞記者 趙尚渝
紅網長沙12月2日訊 90元能做什么?對一般人來說,也許是一頓飯,一瓶酒,兩包煙。但對94歲的張娭毑而言,這筆“一定要拿到”的錢能讓她每月花上一天時間步行10多里去取。
2日下午5點,當警燈在94歲的張娭毑身邊閃爍時,她哭出聲來:“警察叔叔哇,送我回家吧,我腳走麻了。”巡警在她懷中發現一張“工人職員勞動保險費領取證”,上面寫著90元/月。原來,張娭毑為了領取這每月90元“勞保費”,花了一天時間從新開鋪杵著拐杖步行10多里到五一廣場找退休前單位領取。2日,上了歲數的她把腿給走麻,癱在地上。老人清醒了過來之后說,我們的命按秒計算,能活著就活著。
懷揣“勞保證”,94歲娭癱倒鬧市
從新開鋪到五一廣場有兩條路,一條沿江,一到冬天呼呼刺骨的寒風,年輕人走著都吃力,一條從市內曲折繞彎,雖沒那么冷,但得轉一趟公交車,走上10多公里路。94歲的張娭毑怕冷,她選擇多走路。
2日一大早,張娭毑下床后穿起厚厚的棉衣,從門后拿起拐杖,跟老伴說一聲就出門了。張娭毑杵著拐杖走到湖機醫院附近的4路公交車站,這時已出了一身細細的汗,她費力地爬上公交車,一路坐到江邊,稀里糊涂下車后就再不知如何坐車了。她只記得“單位在五一路附近”,雖然每月都去,但每次都得問。就這樣一路問了到了步行街,這時她手已經快拿不住拐杖了。她拉住一名年輕人問路,由于說話有些前言不搭后語,年輕人有些不耐煩,指著北面對她說“你往前走到五一廣場再說吧”。
風吹得緊,步行街打扮時尚的年輕人群中,張娭毑扶著拐杖一步一步地走著,手背已經凍得發紫,皮膚上的裂痕溢出血絲。走到了五一廣場時,張娭毑懵了,滿眼是人,這時腿腳也軟了,她一屁股坐地上,哭出聲來。有路人報了警,開福區巡警大隊41號車巡警趕到了現場,老人身上除了身份證,就只有一張“工人職工勞動保險費領取證”,上面印著90元/月。圍觀路人見狀連連搖頭,也很好奇“老人家這么大歲數了,為什么不要老伴陪,自己一人出來?”“就為個90塊錢,好不容易啊。”
不要巡警背,堅持自己走
張娭毑腦袋已經不太清醒了,只記得家住新開鋪。巡警開車駛入黑燈瞎火的新開鋪書院路一路找尋打聽,花了5個鐘頭才找到老人的家,這時老人已難以動彈,巡警提出背她,張娭毑卻堅決不肯,要自己走。到家后,老伴老周連忙翻出冰凍很久的水餃,要請巡警吃飯,巡警謝絕了。
張娭毑把腳伸到暖爐里,這才緩過神來,她說自己“窮怕了”,張娭毑小時候父母就過世,她會盡可能參加一切可以賺錢的工作,例如,她雖已94歲,但身份證上寫的是91歲,因為“當年參加工作時害怕年紀大了填不上”。她說自己小時候賣茶鹽蛋,她見別人用河水當茶水,也學著從河里裝起一大鍋,放點茶葉冒充茶水。每當她念叨這方面的“罪過”時,面露內疚。但她強調說,“人一窮,就什么都做得出了。”
“命按秒計算,能活著就活著”
社區里有低保,但張娭毑家不屬于低保戶,因為老伴每月退休金超過了300元,將他家排除到了低保戶以外。張娭毑算了筆帳:“我有心臟病,每月藥費至少300,退休金根本不夠,90塊錢不多,但是我的,一定要拿到。反正現在只能靠自己養自己。”巡警臨走時塞給張娭毑100元,她從柜子里翻出一個褪色的皮包,小心將錢塞了進去,里面有“工人職工勞動保險費領取證”等本本和幾張糧票,對張娭毑來說,這就是她的盼頭。
從新開鋪趕到五一廣場附近,途中需步行10多里。但人終究是要服年歲的,張娭毑總有邁不開腳的一天。不過張娭毑對此并不在意,她說,我們90多歲了,命都是按秒來算,能活著就活著,靠別人靠不住,只能靠自己。幸運的是,張娭毑原單位——長沙某航運公司得知情況后,已同意以后每月按時將90元送上門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