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生了病,都希望找個水平高的大夫。很多人寧愿徹夜排隊、托熟人、花高價,也要掛專家號,就圖個心里踏實。這也造成了目前專家號搶手、普通號受冷落的情況。那么,從等候時間、看病態度、診治效果等方面比較,普通號與專家號到底孰優孰劣?
普通號PK專家號
在《生命時報》聯合39健康網進行的“普通號PK專家號”大調查中,2409名參與者為親自掛過的普通號與專家號打分。
等候時間:普通號更有優勢。調查中,88.43%的人覺得普通號“就診等候時間短、掛號也方便”,而認為專家號等候短的只有11.57%。對此,家住北京朝陽區的張先生深有體會:“去協和看次專家號,半夜兩點就得趕到醫院排隊掛號。好不容易掛上號,等到下午四五點才能排到。
尤其在生病時,等專家號真是種煎熬。”
醫生醫術:專家號令人信服。99.65%的網友認為:“專家醫術更精湛、經驗更豐富”。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宣傳部部長支修益卻表示,普通號未必不好。能出門診的醫生,畢業后都經過三至五年的“執業醫師培訓”,基本都有近10年的從醫經驗,患者完全可以放心。
交流時間:普通號交流更多。72.65%的人覺得與普通號的醫生交流時間更長,專家號的支持率僅占到27.35%。《生命時報》記者在北京多家醫院調查時發現,在很多專家門診,都會先由實習醫生問診做記錄,然后才由專家診治,患者與大夫交流病情的機會更少得可憐。
看病態度:專家號認可度高。62.07%的人認為專家更細致耐心,37.93%的人則把票投給了普通號。實際上,常掛專家號的患者抱怨也不少。身患糖尿病的李女士有過多次就醫經歷:“多花幾塊錢倒是無所謂,可費了半天勁掛到的號,醫生只看了幾分鐘就給開出處方,簡直是敷衍,有時還不如普通門診的大夫熱情呢。”
診治效果:專家號略勝一籌。對于專家號與普通號的療效,75.38%的人覺得專家號優勢更顯著,24.62%的人則覺得普通號的治療效果反而更好。
七成人首診找專家
從專家號與普通號的PK結果中不難看出,在許多百姓眼中,專家號更受青睞。調查中,65.51%的人表示“首次就診會選擇專家號”,34.49%的人“會根據情況選擇普通號”。也就是說,近七成人去醫院看病都會先找專家。
“人們對專家號的追逐主要來源于對兩種醫療隊伍的認識不夠全面。”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對此評價道,“普通號與專家號其實沒有優劣之分,不同之處主要在于所針對的患者。普通號對大多數疾病都適用,一般來說,臨床上80%—90%的病人看普通號就能治療;專家號主要針對疑難雜癥,普通醫生治不了,需要作進一步診斷治療的,才需要掛專家號。這部分病人只占到10%—20%。”
洪昭光解釋說,“專家”只是在某一方面有專長,專家門診分科非常細,例如心血管疾病就有五個分科,眼科也包含八個分科。專家由于學科知識所限,有可能造成漏診、誤診。而患者如果沒有到普通專科門診進行檢查,直接去看專家門診,也很可能出現找錯專家的情況。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副院長田金洲表示,醫院在設置普通號與專家號時會考慮到就診病人的比例,但由于人們偏愛專家號,也讓專家號變成了稀缺資源,給了號販子可乘之機。
據了解,北京一年的“專家號”僅約178萬個,但希望得到專家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的人數為1.2億,其中70%以上來自于外地。衛生部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專家田向陽對此很有感觸:許多三甲醫院里患者爆滿,尤其是等著看專家門診的隊伍,有時從醫院一直排到外面的馬路上,但其中大多數人并不需要看專家。“擠占了原本就有限的專家資源不說,專家也發揮不出特長,只能做普通醫生就能勝任的檢查和開藥工作。而在社區醫院、二級醫院的普通門診,一天也沒有幾個患者就診,這對基礎醫療資源也是一種浪費。”
首診、小病可掛普通號
既然沒必要“迷信”專家號,那何時掛普通號,何時掛專家號呢?專家們給出如下建議。
如果是為某一個小毛病就診,可以直接選擇普通號;
如果是初次為某一種不適癥狀就診,可以先選擇普通號就診,由專科醫生決定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根據結果指導你該找哪位專家,當查出有大問題時,再掛專家號也不遲;
如果患有某種疑難雜癥,經常往返于各個醫院,可以直接選擇專家就診;
如果已經在一些小醫院看過病,診斷不明,可以直接請專家會診,但記住一定要帶上所有檢查結果,供專家參考,以避免一些重復的檢查,這樣不但省時,而且省錢;
如果患某一疾病,長期看專家號不愈,不妨回過頭來看看普通號,說不定普通號那里有不同的見解以及方法。如果長期看某一位專家無良策,不妨再換一位專家,不同的專家有不同見解,也許能找到新的答案。
即使有必要去看專家號,也不要著急,最好提前通過網絡、電話等進行預約,減少排隊掛號的時間。專家診斷后,要留好治療方案,有些慢性病看一次專家,以后找社區醫生治療就可以了;有些則需要復診,這都要向醫生咨詢清楚。
選擇正確看病時間也很重要。醫院抽血、化驗、拍片子、繳費大都需要排隊,因此病人還要合理統籌看病時間。例如有些醫院抽血化驗的時間是10點前,患者就要早點到醫院,以免超過了抽血時間又要等到第二天。還有的醫院每層樓都有收費室,如果大廳排隊的人多,可以去其他樓層交費。此外,周一、周二病人最多,上午比下午病人多,應該盡量錯開就診高峰。
此外,受訪專家還建議,醫院應多些宣傳與提示,“例如在病歷本中夾張字條,告訴人們初診先看普通號。”支修益說。洪昭光還呼吁,國家應把醫療資源向社區傾斜,以便人們在社區獲得更好的服務,專科醫生也要提高自己的醫術醫德,贏得患者信任。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普通號PK專家號
在《生命時報》聯合39健康網進行的“普通號PK專家號”大調查中,2409名參與者為親自掛過的普通號與專家號打分。
等候時間:普通號更有優勢。調查中,88.43%的人覺得普通號“就診等候時間短、掛號也方便”,而認為專家號等候短的只有11.57%。對此,家住北京朝陽區的張先生深有體會:“去協和看次專家號,半夜兩點就得趕到醫院排隊掛號。好不容易掛上號,等到下午四五點才能排到。
尤其在生病時,等專家號真是種煎熬。”
醫生醫術:專家號令人信服。99.65%的網友認為:“專家醫術更精湛、經驗更豐富”。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宣傳部部長支修益卻表示,普通號未必不好。能出門診的醫生,畢業后都經過三至五年的“執業醫師培訓”,基本都有近10年的從醫經驗,患者完全可以放心。
交流時間:普通號交流更多。72.65%的人覺得與普通號的醫生交流時間更長,專家號的支持率僅占到27.35%。《生命時報》記者在北京多家醫院調查時發現,在很多專家門診,都會先由實習醫生問診做記錄,然后才由專家診治,患者與大夫交流病情的機會更少得可憐。
看病態度:專家號認可度高。62.07%的人認為專家更細致耐心,37.93%的人則把票投給了普通號。實際上,常掛專家號的患者抱怨也不少。身患糖尿病的李女士有過多次就醫經歷:“多花幾塊錢倒是無所謂,可費了半天勁掛到的號,醫生只看了幾分鐘就給開出處方,簡直是敷衍,有時還不如普通門診的大夫熱情呢。”
診治效果:專家號略勝一籌。對于專家號與普通號的療效,75.38%的人覺得專家號優勢更顯著,24.62%的人則覺得普通號的治療效果反而更好。
七成人首診找專家
從專家號與普通號的PK結果中不難看出,在許多百姓眼中,專家號更受青睞。調查中,65.51%的人表示“首次就診會選擇專家號”,34.49%的人“會根據情況選擇普通號”。也就是說,近七成人去醫院看病都會先找專家。
“人們對專家號的追逐主要來源于對兩種醫療隊伍的認識不夠全面。”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對此評價道,“普通號與專家號其實沒有優劣之分,不同之處主要在于所針對的患者。普通號對大多數疾病都適用,一般來說,臨床上80%—90%的病人看普通號就能治療;專家號主要針對疑難雜癥,普通醫生治不了,需要作進一步診斷治療的,才需要掛專家號。這部分病人只占到10%—20%。”
洪昭光解釋說,“專家”只是在某一方面有專長,專家門診分科非常細,例如心血管疾病就有五個分科,眼科也包含八個分科。專家由于學科知識所限,有可能造成漏診、誤診。而患者如果沒有到普通專科門診進行檢查,直接去看專家門診,也很可能出現找錯專家的情況。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副院長田金洲表示,醫院在設置普通號與專家號時會考慮到就診病人的比例,但由于人們偏愛專家號,也讓專家號變成了稀缺資源,給了號販子可乘之機。
據了解,北京一年的“專家號”僅約178萬個,但希望得到專家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的人數為1.2億,其中70%以上來自于外地。衛生部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專家田向陽對此很有感觸:許多三甲醫院里患者爆滿,尤其是等著看專家門診的隊伍,有時從醫院一直排到外面的馬路上,但其中大多數人并不需要看專家。“擠占了原本就有限的專家資源不說,專家也發揮不出特長,只能做普通醫生就能勝任的檢查和開藥工作。而在社區醫院、二級醫院的普通門診,一天也沒有幾個患者就診,這對基礎醫療資源也是一種浪費。”
首診、小病可掛普通號
既然沒必要“迷信”專家號,那何時掛普通號,何時掛專家號呢?專家們給出如下建議。
如果是為某一個小毛病就診,可以直接選擇普通號;
如果是初次為某一種不適癥狀就診,可以先選擇普通號就診,由專科醫生決定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根據結果指導你該找哪位專家,當查出有大問題時,再掛專家號也不遲;
如果患有某種疑難雜癥,經常往返于各個醫院,可以直接選擇專家就診;
如果已經在一些小醫院看過病,診斷不明,可以直接請專家會診,但記住一定要帶上所有檢查結果,供專家參考,以避免一些重復的檢查,這樣不但省時,而且省錢;
如果患某一疾病,長期看專家號不愈,不妨回過頭來看看普通號,說不定普通號那里有不同的見解以及方法。如果長期看某一位專家無良策,不妨再換一位專家,不同的專家有不同見解,也許能找到新的答案。
即使有必要去看專家號,也不要著急,最好提前通過網絡、電話等進行預約,減少排隊掛號的時間。專家診斷后,要留好治療方案,有些慢性病看一次專家,以后找社區醫生治療就可以了;有些則需要復診,這都要向醫生咨詢清楚。
選擇正確看病時間也很重要。醫院抽血、化驗、拍片子、繳費大都需要排隊,因此病人還要合理統籌看病時間。例如有些醫院抽血化驗的時間是10點前,患者就要早點到醫院,以免超過了抽血時間又要等到第二天。還有的醫院每層樓都有收費室,如果大廳排隊的人多,可以去其他樓層交費。此外,周一、周二病人最多,上午比下午病人多,應該盡量錯開就診高峰。
此外,受訪專家還建議,醫院應多些宣傳與提示,“例如在病歷本中夾張字條,告訴人們初診先看普通號。”支修益說。洪昭光還呼吁,國家應把醫療資源向社區傾斜,以便人們在社區獲得更好的服務,專科醫生也要提高自己的醫術醫德,贏得患者信任。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