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盛夏高溫季節,正是各種蟲害高發期。為降低病蟲損失,農戶不得不噴施化學農藥。有的農戶在高溫季節噴施農藥,由于技術掌握不當,不僅未達到應有的防治效果,反而影響到自身安全。有關專家建議,高溫季節施藥,有以下“四不宜”:
不宜在溫度過高時噴施農藥。有的農戶喜歡在中午烈日正強、溫度正高時噴藥,以為溫度越高,藥劑揮發越好,殺蟲效果越好,其實不然。因為高溫強光時,大部分害蟲都停止活動,躲于陰涼背光處,此時噴藥,藥劑不易擊到“靶”(害蟲)上,同時在高溫條件下,農藥分解快、揮發損失大,因此溫度正高時噴藥,藥效反而會降低。而且此時噴藥,還容易導致施藥人員中毒。
不宜在露水未干時噴施農藥。也有農戶喜歡乘早晨涼爽時噴藥,但此時噴藥如果露水未干,一是害蟲尚未出來活動,二是噴藥后藥劑被露水稀釋,會降低藥效,因此殺蟲效果也不太理想。
不宜提高藥液濃度。不少農戶為提高工效,平常噴藥時兌水較少,在盛夏高溫季節仍然如此。烈日高溫下如果噴施的農藥濃度過高,由于水分揮發快,很容易對植物葉片造成傷害。
不宜裝藥過滿。有的農戶噴藥時,喜歡把噴霧器桶內藥液裝得過滿。如果蓋子封閉不嚴,藥液在行走時濺在人身上,夏季很容易造成人員中毒。
不宜不加防護噴藥。有的農戶高溫季節噴藥為圖涼快,噴藥時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有時甚至不穿上衣“赤膊上陣”,如果是巨毒農藥,極易因皮膚吸收農藥中毒。
針對以上問題,農戶夏季噴藥,一是應當選擇陰天或晴天上午8—10點(露水干后)、下午5--7點(日落前后),趁害蟲活動旺盛時噴藥;二是應當適當加大兌水量,保證每畝藥液用量在45公斤以上;三是桶內藥液上液面應在刻度線以下,且蓋子必須封閉嚴實;四是噴藥使必須穿上防護服(或長袖衣褲)、佩帶口罩,防止藥物接觸皮膚;五是噴藥后要及時全身清洗,防止農藥中毒。一旦噴藥人員有頭昏、頭痛、惡心和嘔吐等癥狀時,要立即停止施藥,及時救治。(熊飛)
不宜在溫度過高時噴施農藥。有的農戶喜歡在中午烈日正強、溫度正高時噴藥,以為溫度越高,藥劑揮發越好,殺蟲效果越好,其實不然。因為高溫強光時,大部分害蟲都停止活動,躲于陰涼背光處,此時噴藥,藥劑不易擊到“靶”(害蟲)上,同時在高溫條件下,農藥分解快、揮發損失大,因此溫度正高時噴藥,藥效反而會降低。而且此時噴藥,還容易導致施藥人員中毒。
不宜在露水未干時噴施農藥。也有農戶喜歡乘早晨涼爽時噴藥,但此時噴藥如果露水未干,一是害蟲尚未出來活動,二是噴藥后藥劑被露水稀釋,會降低藥效,因此殺蟲效果也不太理想。
不宜提高藥液濃度。不少農戶為提高工效,平常噴藥時兌水較少,在盛夏高溫季節仍然如此。烈日高溫下如果噴施的農藥濃度過高,由于水分揮發快,很容易對植物葉片造成傷害。
不宜裝藥過滿。有的農戶噴藥時,喜歡把噴霧器桶內藥液裝得過滿。如果蓋子封閉不嚴,藥液在行走時濺在人身上,夏季很容易造成人員中毒。
不宜不加防護噴藥。有的農戶高溫季節噴藥為圖涼快,噴藥時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有時甚至不穿上衣“赤膊上陣”,如果是巨毒農藥,極易因皮膚吸收農藥中毒。
針對以上問題,農戶夏季噴藥,一是應當選擇陰天或晴天上午8—10點(露水干后)、下午5--7點(日落前后),趁害蟲活動旺盛時噴藥;二是應當適當加大兌水量,保證每畝藥液用量在45公斤以上;三是桶內藥液上液面應在刻度線以下,且蓋子必須封閉嚴實;四是噴藥使必須穿上防護服(或長袖衣褲)、佩帶口罩,防止藥物接觸皮膚;五是噴藥后要及時全身清洗,防止農藥中毒。一旦噴藥人員有頭昏、頭痛、惡心和嘔吐等癥狀時,要立即停止施藥,及時救治。(熊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