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腹瀉是小兒消化功能低下、喂養不當及飲食失調或感染細菌病毒引起的以腹瀉為主要癥狀的綜合征。氣候變化及某些食物過敏也可以引起小兒腹瀉。
主要臨床表現
1.該病常以季節性、流行性等為特征,特別在夏季,應提前預防。
2.起病急,病初常會有嘔吐現象,先于腹瀉,持續2-3天。
3.多數病人在病初常伴有發熱及感冒癥狀,隨后1—2天可出現噴射狀腹瀉
4.大便具有“三多”特點,即量多、水多、次數多。性狀多為水樣或蛋花湯樣,每日可有5-20次不等,無膿血及腥臭味。
5.常易出現脫水及酸中毒、電解質紊亂,重癥者可合并有中毒性腦炎、心肌炎、直腸出血和腸套疊等并發癥,不及時就醫可能出現危險,少數病人可因并發心肌炎發生猝死。
保健措施
1、出生后四個月內應純母乳喂養;
2、避免在夏天斷奶;
3、人工喂養兒應注意奶具的清潔,每次用后應嚴格煮沸消毒;
4、培養小兒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玩具應定期消毒;夏天應多喂開水,及時增減衣服;
5、勿帶孩子到腹瀉患兒家串門,減少感染的機會;
6、勿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以免腸道菌群失調而致腹瀉;
7、腹瀉患兒應多喂開水,或口服補液鹽。
發現小兒腹瀉應及時到保健院就診
聯系電話:
缺鐵性貧血是小兒常見疾病之一,主要原因是小兒生長速較快而鐵劑攝入相對不足、飲食中缺鐵、失血及其它原因(如母親妊娠期有缺鐵性貧血、小兒長期腹瀉等)。
臨床表現:輕度貧血時,小兒面色蒼白,胃口較差,不愛活動。貧血加重時,面色和眼結膜明顯蒼白,胃口較差,精神不振,愛哭,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等。容易發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瀉等。
保健措施:
1. 提倡母乳喂養,人乳中鐵吸收率高。早產兒,多胎兒滿月后補鐵。
2. 第五個月后逐步添加輔食,多食富含鐵、葉酸、維生素B12、vc等食物,如動物肝臟。腎、瘦肉、蛋黃、豆制品、木耳、綠葉蔬菜等。
3.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食譜面要廣,防止挑食或偏食、不宜給小兒喝過濃的茶水,防止影響鐵的吸收。
4. 根治慢性失血性疾病,如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患病期間加強護理,防止感染其它疾病。
5. 定期帶孩子到保健院進行體格檢查,檢測血紅蛋白、紅細胞等,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兒科聯系電話:15727082202
竹山縣保健院健康教育科
竹山縣婦幼保健院健教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