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女媧補天處的爭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到二十一世紀后, 全國各地不僅重視生產性的經濟建設,同時也注重非生產性的經濟建設。利用旅游文化拉動地方經濟,成為全國的共識。為了拉動地方經濟,很多地方都學會了從風物傳說中,從地方文史掌故中尋求名人,甚至從上古神話中尋求名神,以期產生名人、名神經濟效應。還有些地方不僅很會“用神”,而且甚至爭神、搶神。特別是名神、好神,在冷落了多少年以后的今天,忽然就熱了起來。
例如人類始祖——女媧這位尊神,在世紀之交前就已經引起了有些地方的高度重視。首先是山東某地,邀請了《人民日報》的記者和京城的專家(消息見當時的《人民日報》),對當地歷史上曾經有一位名叫“女媧”的村姑予以論證,并且下了決心,非要將其論證成補天的女媧不可!后來,請去的幾位記者和專家卻沒有考察、論證出個所以然;或許是記者和專家心有明智,或許是邀請方未能提供出足夠的、有效的證據,所以記者和專家不敢貿然杜撰和牽強,終于沒有論證出理想的結果和恰當的說法與世人,只好不了了之。但是,山東省那一塊人工“補天石”帶來的經濟效益還是很可觀的。
再就是陜西省平利縣多年來一直相爭女媧屬于陜西,其證據是平利去安康的路上,有一座名叫女媧山的山,山上有一座女媧塔的塔。平利縣并且依據此證于2004年下半年舉辦了隆重的女媧文化節,影響波及相鄰的鄂豫川陜周邊地區。可是,最后得到相關專家的評論是:“其文化準備不足。”
當然,位于湖北省邊陲的竹山縣也在據理力爭:女媧補天處就在竹山。竹山縣爭女媧的底氣比較足。一是民間有識之士于十年前就開始從古典籍中查證、收集有關女媧的資料,游說地方黨委、政府,出版關于女媧的系列傳說。在新世紀終于引起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發專門文件,號召全縣頃力打造女媧文化品牌,弘揚地方優秀文化。于2005年5月中旬,在女媧煉石補天處寶豐鎮,成功舉辦了“中國竹山首屆珠寶文化節”。開幕式前夜,隆重上演了地方歌舞劇《女媧補天》,給來自五湖四海的客商耳目一新的感覺,產生了轟動效應。
首先應該肯定的是,山東、陜西、和湖北竹山都想把本地作為女媧煉石補天處,其本身的行為都沒有過錯,而且也都有良好的初衷和愿望。都是沒有忘記中華民族、甚或是全人類始祖——女媧——的表現,都是尋求中華民族之根的良好舉措。不應該受到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冷嘲熱諷。它畢竟比崇洋媚外、數典忘祖的行為好幾百個來回。
不過,無庸諱言的是,這種舉動的本身也確實包含著功利意圖,話說明白就是借名人、名神拉動地方經濟建設。如果真能借此致富一方,造福一方,神靈也會欣然默許,人民群眾也會熱烈歡迎。可是,假設“借神”是純粹的為了賺錢,那么就確實有褻瀆神靈之嫌了。我們不能干那種蠢事情,因為真正的神靈是不可褻瀆的。比如(事見《封神榜》)商紂王在女媧廟給女媧娘娘降香時,瞧見女媧娘娘金身塑像很漂亮,頓時心生邪念,起了淫心,揮筆在娘娘的裙裾飄帶上寫下了“何時金身換肉身?換成肉身配寡人、、、、、”的歪詩,激怒了女媧娘娘,才使女媧動了要懲罰紂王的念頭,派了九尾狐貍借蘇妲己之體和聲名,大行破壞、擾亂朝綱之能事,讓紂王落了個國亡家破、身敗名裂的可恥下場。
既然真正的神靈不可褻瀆,不管是尋根認祖也好,借神拉動經濟建設也罷,爭過來爭過去,作為人母之祖和史稱人皇的女媧的煉石補天處,還是應該有一個大家都認可的地方才好。否則,作為中華民族始祖的女媧到現在還居無定所,業無定處,功無定方,豈不是惹外人和后人看笑話?!誠所謂貽笑大方!
我們說女媧補天處在鄂西北邊陲竹山縣,或者說是煉石補天處之一,是有一系列佐證依據的:
(二)、與女媧相關遺址的來路與現狀
關于女媧補天處在竹山,誠所謂是見經見傳。所見經傳筆者在另一篇文章也即《女媧當驚世界殊》中已經做了介紹,本文著重論述的是除了經傳以外,存在竹山的尚有女媧的遺跡和相關民間風俗的佐證。
先說相關女媧的遺跡:
一是坐落在縣城東部的現在文峰鄉境內的皇城村的“方城山”。此處為古上庸國的定都和被楚滅亡的遺址,當地居民把方城作為皇城看待,所以城下及周圍地帶的地名,至今仍然叫做皇城村。根據志怪小說《封神榜》開篇的敘述,說商紂王去女媧娘娘廟降香,因見娘娘塑像貌美而心生邪念,激怒了女媧娘娘;女媧娘娘才降下罪來,委派狐貍精借蘇妲己的身體和名義專門擾亂紂王的朝綱,擾亂的結果是民怨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