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里什么花黃桿黑籽?什么人造美酒醉臥柳林?八月里什么花花香千里?什么人舉鋼鞭執掌朝門?” “七月里梔子花黃桿黑籽,杜康爺造美酒醉臥柳林。八月里小桂花花香千里,胡敬德舉鋼鞭執掌朝門。”
這段如山歌一樣曉暢的唱詞,是寶豐鎮文化站最近收集到的民間花鼓歌詞,但更多的寶豐花鼓歌則是生活的記錄和時代的見證。
寶豐鎮素有“花鼓之鄉”美譽。自三國時期形成街市以來,民間藝術日趨活躍,從跑“旱船”唱花鼓歌開始,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寶豐高腔花鼓戲”,并產生了許多見啥唱啥、一韻到底的著名花鼓歌手。寶豐花鼓美名遠揚,花鼓歌手們不僅在寶豐歌唱,還唱到了武漢,唱到了北京。
出生于1910年的張立喜從翻身解放唱起,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也使他聲名遠揚。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省里點名邀請張立喜以民間歌手的身份參加通車典禮。那一天,張立喜在大橋上邊走邊唱:“毛主席不簡單,在武漢把長江大橋建,東邊通蛇山,西邊通龜山,20多個橋墩,100多道梁,頂層過汽車,火車跑中間,橋下跑輪船,一橋飛架南北,解決運輸難,毛主席真是活神仙。”張立喜唱罷,叫好聲不絕。
張立喜的歌不僅有頌歌,也有批評與諷刺,《過年沒有過年米》堪稱批評和諷刺的典范。上世紀70年代的一個春節,張立喜在向區干部拜年時,把自己向公社會計借糧的經過唱了出來:“太公我叫張立喜,過年沒有過年米。去年臘月二十七,我到會計屋里去,我說工分一年掙了二千七,過年沒有過年米。會計一聽怒火起,又摔算盤又摔筆,眼睛睜得圓圓的,把我嚇得尿個滴。三步兩步跑出去,轉身望下會計屋的,簸籮裝的面,壇子裝的米,會計過年有吃的。回家路上遇到親戚,我向親戚借了三升米,回去囑咐全家大小莫著急,過年有了過年米。”歌有趣兒,味兒不對。區干部派人一調查,撤了會計的職。
寶豐代有歌手出。酷愛民間藝術的寶豐鎮干部王義富也是一名出色的花鼓歌手,他的歌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他用花鼓歌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不僅形象生動,而且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2000年,中央電視臺記者汪小青記錄了他歌唱改革開放的歌:“改革開放二十年,農村發生新巨變,通水通路又通電,昔日土墻換紅磚,新式樓房連成片,銀行里面有存款。”他寫的一首花鼓船歌表現出這名共產黨員的境界:“人家有年他無年,年年參加玩彩船。走村串戶忘了家,萬眾歡樂他開顏。”
寶豐更多的花鼓歌手則活躍在街道和鄉村,他們唱民俗,唱婚嫁,唱年節——要問他們為何這般精神,老歌手張祖亮會這樣回答你:“自從盤古唱到今,花鼓船歌唱文明。不用搭臺不化妝,自己劃船自己撐。要問為啥這高興,只因黨的富民政策好,人就越活越年輕。”
這段如山歌一樣曉暢的唱詞,是寶豐鎮文化站最近收集到的民間花鼓歌詞,但更多的寶豐花鼓歌則是生活的記錄和時代的見證。
寶豐鎮素有“花鼓之鄉”美譽。自三國時期形成街市以來,民間藝術日趨活躍,從跑“旱船”唱花鼓歌開始,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寶豐高腔花鼓戲”,并產生了許多見啥唱啥、一韻到底的著名花鼓歌手。寶豐花鼓美名遠揚,花鼓歌手們不僅在寶豐歌唱,還唱到了武漢,唱到了北京。
出生于1910年的張立喜從翻身解放唱起,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也使他聲名遠揚。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省里點名邀請張立喜以民間歌手的身份參加通車典禮。那一天,張立喜在大橋上邊走邊唱:“毛主席不簡單,在武漢把長江大橋建,東邊通蛇山,西邊通龜山,20多個橋墩,100多道梁,頂層過汽車,火車跑中間,橋下跑輪船,一橋飛架南北,解決運輸難,毛主席真是活神仙。”張立喜唱罷,叫好聲不絕。
張立喜的歌不僅有頌歌,也有批評與諷刺,《過年沒有過年米》堪稱批評和諷刺的典范。上世紀70年代的一個春節,張立喜在向區干部拜年時,把自己向公社會計借糧的經過唱了出來:“太公我叫張立喜,過年沒有過年米。去年臘月二十七,我到會計屋里去,我說工分一年掙了二千七,過年沒有過年米。會計一聽怒火起,又摔算盤又摔筆,眼睛睜得圓圓的,把我嚇得尿個滴。三步兩步跑出去,轉身望下會計屋的,簸籮裝的面,壇子裝的米,會計過年有吃的。回家路上遇到親戚,我向親戚借了三升米,回去囑咐全家大小莫著急,過年有了過年米。”歌有趣兒,味兒不對。區干部派人一調查,撤了會計的職。
寶豐代有歌手出。酷愛民間藝術的寶豐鎮干部王義富也是一名出色的花鼓歌手,他的歌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他用花鼓歌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不僅形象生動,而且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2000年,中央電視臺記者汪小青記錄了他歌唱改革開放的歌:“改革開放二十年,農村發生新巨變,通水通路又通電,昔日土墻換紅磚,新式樓房連成片,銀行里面有存款。”他寫的一首花鼓船歌表現出這名共產黨員的境界:“人家有年他無年,年年參加玩彩船。走村串戶忘了家,萬眾歡樂他開顏。”
寶豐更多的花鼓歌手則活躍在街道和鄉村,他們唱民俗,唱婚嫁,唱年節——要問他們為何這般精神,老歌手張祖亮會這樣回答你:“自從盤古唱到今,花鼓船歌唱文明。不用搭臺不化妝,自己劃船自己撐。要問為啥這高興,只因黨的富民政策好,人就越活越年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