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12月16日,筆者在田家壩鎮新集鎮旅游區黃州會館復建現場看到,復建的黃州會館內骨架已經安裝完成,工人正在頂部加蓋木板?,F場施工人員向筆者介紹了一些復建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情況。
建筑方式較為特殊。黃州會館是一種較為特殊的結構——木結構框架房,和現行的磚混房屋建筑方式完全不同,建房的時候,由內向外。先完成基腳,然后列架安裝、調試、加固后,再頂部覆蓋、防水,然后才開始砌房屋四周外墻。整個房屋列架可以單獨支撐,房屋的中間沒有隔墻,外墻起著防火、防風、穩固的作用。而現在的木結構房屋多是內外墻同步進行。
石柱重達兩噸,一根木梁原材料價值六千。按照原黃州會館的結構,正殿前檐墻內有兩根石柱,每根石柱重達兩噸,在復建的時候,這兩根石柱依然安放在原來位置。施工方采用大型吊車吊裝到位。而石柱與木柱之間用隼連接。整個梁柱吊裝耗時近十天。
42根柱子,20多根大梁。復建工程中,大部分柱子和大梁都是修復原黃州會館上拆遷下來的材料。但也有一些大梁因為受潮腐爛,施工方只好購買新木料。一根直徑50多公分的主梁需更換,因本地沒有,只能從外地購買,購買這一根大梁的木料就需要六千多元,這還不包括加工費。
新增三道工序,讓新館經久耐用。負責現場監管的田家壩鎮副鎮長王銳告訴我們,新館和舊館相比,結構一樣,大小一樣,高矮一樣,每根梁柱的長短都一樣。不同的是新館房頂增加了三道工序,新館實行在檁上釘椽、椽上鋪板、板上做防水,然后刮灰、灰上蓋瓦。鋪板、防水、刮灰都是新增加的工序,保證新館不會因泥瓦脫落導致木料淋濕腐爛,減少后期維護。
現場施工方告訴我們,黃州會館現在列架已經安裝完工,正在蓋頂,頂部蓋完后進行外墻砌體,因黃州會館全部是大城磚,所以砌墻速度應該較快,年底前主體可以全部完工。春節前,人們就可以看到一個和原來北壩老街一樣的新黃州會館。(魏文勇 操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