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竹山網消息 朋友,你有多久沒有給母親梳頭了?你長這么大給母親洗過一次腳嗎?真正的孝心在于日常的點點滴滴,只有付出關懷與愛,才能體會愛的含義,“湖北美德少年”徐航,就是我們身邊鮮活的榜樣。12月15日,筆者來到寶豐鎮埡子村和黃栗小學,親身體驗著小徐航生活和學習的點點滴滴。
泥濘小路的盡頭有三間搖搖欲墜的土房,這便是小徐航的家,進了屋子,門后有一張小床緊挨著墻壁,床上坐著徐航生病多日的母親樂云,借著依稀的光線,可以看到她臉上的愁容和憔悴。懂事的徐航忙著給我們泡茶,樂云也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
兩年前,徐航的母親樂云不慎摔倒,導致右大腿骨折癱瘓在床,樂云的病情日益嚴重。身在外地打工的丈夫徐某得知此消息后,并沒有回家,也沒有往家里寄一分錢給樂云治病。今年3月,樂云日思夜想,終于盼回來樂自己的丈夫,可是令她失望的是,丈夫回來不是照顧她,而是要與她離婚并強行帶走兒子徐航。徐航不走,咬痛父親的胳膊得以掙脫。此后,狠心的父親拋下他們母子而去,把一個破爛不堪的家和一個需要人照料的妻子扔給了一個孩子。當記者問道,徐航當初為什么選擇留下而不跟爸爸走呢?“我是媽媽生的,爸爸不要我們了,我就要照顧媽媽,我離不開媽媽……”小徐航堅強地說。
小徐航母子的不幸遭遇,引起十堰市人民醫院的關注。9月4日,十堰市人民醫院派出小分隊到竹山,將樂云接到該院,免費為其檢查治療。同時決定,將全力資助小徐航復學,一直到他上完大學。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樂云的病情有所好轉,現在可以坐起、輕微挪動了。提起小徐航時,樂云淚如雨下:“每天放學回家,還在小路上,娃子就喊著媽,媽……一直叫回來,拖累著娃子真想死了算了,沒得娘的娃子造孽呀,他爸爸也不回來了,我只能活一天算一天,將就娃子長大……”徐航說,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讓媽媽早點好起來,自己好好上學。
徐航的家離學校大約二十分鐘的路程,每天早上6:30起床,洗漱之后把飯做好,遞給媽媽吃,家里一切收拾好了再到學校上課。放學回家后,為母親端屎、端尿,打柴、做飯、扯草、種菜樣樣都干,親戚、鄰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經常送米、送菜接濟他們。鄰居伍阿姨說:“這娃子,星期五放假了就開始洗衣服、洗被子、把水挑好、吃的菜準備好、像他這么大的娃子都做不到……”有一次,一個親戚來看他們,給小徐航買了一箱優酸乳,小徐航沒舍得喝,搬到商店換了袋大米。
在老師眼里徐航也是個團結同學、發奮學習的好學生,盡管家務活繁忙,但從不遲到。當我們要走時,徐航同班同學儲坤笑嘻嘻地跑上來跟我們說:“上美術課,我沒有顏料筆,徐航還借給我用了呢,我要向他學習。”
評論:百善孝為先
如今許許多多的中年人、青年人由于工作、學習等原因都遠離父母,因為忙于工作、忙于學習、忙于應酬、忙于人生理想的奮斗,而忽視了慢慢變老的父母。我國正在跨入老齡化的社會,關心父母,孝敬父母變得更加重要。百善孝為先,常回家看看吧,多關心一下我們的父母吧,孝敬父母是一種美德,我們應傳承和發揚這種美德。關愛老人,始于足下;孝敬父母,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心做起!(汪致文)



